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序
唐太原府 大崇福寺
清涼國師澄觀奉詔述
大哉眞界!萬法資始。包空有而絶相,入言象而無迹。妙有得之而不有,眞空得之而不空,生滅得之而眞常,縁起得之而交映。我佛得之妙踐眞覺,廓淨塵習;寂寥於萬化之域,動用於一虚之中;融身刹以相含,流聲光以遐燭。我皇得之靈鑒虚極,保合大和;聖文掩於百王,淳風吹於萬國;敷玄化以覺夢,垂天眞以性情。是知不有太虚,曷展無涯之照;不有眞界,豈淨等空之心。大方廣佛華嚴經者,即窮斯旨趣,盡其原流。故恢廓宏逺,包納冲邃,不可得而思議矣。
指其原也,情塵有經,智海無外,妄惑非取,重玄不空。四句之火莫焚,萬法之門皆入。冥二際而不一,動千變而非多。事理交徹而两亡,以性融相而無盡。若秦鏡之互照,猶帝珠之相含,重重交光,歷歷齊現。故得圎至功於頃刻,見佛境於塵毛。諸佛心内衆生,新新作佛;衆生心中諸佛,念念證眞。一字法門,海墨書而不盡。一毫之善,空界盡而無窮。
語其定也,冥一如之無心,即萬動而恒寂。海湛眞智,光含性空,星羅法身,影落心水。圎音非扣而長演,果海離念而心傳。萬行亡照而齊修,漸頓無得而雙入。雖四心被廣,八難頓超,而一極唱高,二乗絶聽。
當其器也,百城詢友,一道棲神。明正爲南,方盡南矣;益我爲友,人皆友焉。遇三毒而三德圎,入一塵而一心淨。千化不變其慮,萬境順通于心。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入普賢之玄門,曽無别體。
失其旨也,徒修因於曠劫;得其門也,等諸佛於一朝。
杳矣妙矣,廣矣大矣。實乃罄諸佛之靈府,拔玄根之幽致。昇慧日以廓妄,扇慈風以長春。包性相之洪流,掩群經之光彩。豈唯明逾朝徹,靜越坐忘而已耶。
然玄籍百千,幽關半掩。我皇御宇,德合乾坤,光宅萬方,重譯來貢。東風入律,西天輸越海之誠;南印御書,北闕献朝宗之敬。特迴明詔,再譯眞經,光闡大猷,増輝新理,澄觀顧多天幸,欽矚盛明,奉詔譯場,承旨幽贊,抃躍競惕,三復竭愚。露滴天池,喜合百川之味;塵陪華嶽,無増萬仞之高。
大方廣,所證法也。佛華嚴,能證人也。極虚空之可度,體無邊涯,大也。竭滄溟之可飲,法門無盡,方也。碎塵刹而可數,用無能測,廣也。離覺所覺,朗萬法之幽邃,佛也。芬敷萬行,榮曜衆德,華也。圎茲行德,飾彼十身,嚴也。貫攝玄妙,以成眞光之彩,經也。緫斯七字,爲一部之宏綱。則無盡法門,思過半矣。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唐罽賔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歎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爲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讃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懴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迴向。」
善財白言:「大聖!云何禮敬,乃至迴向?」
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世尊,我以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佛;虚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虚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衆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稱讃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㑹圍遶,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海,稱揚讃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如是虚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讃乃盡。而虚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讃歎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㑹圍遶,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爲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爲供養。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衆生供養、攝受衆生供養、代衆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筭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眞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虚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虚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懴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於過去無始劫中,由貪、瞋、癡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於法界極微塵刹一切諸佛菩薩衆前,誠心懴悔,後不復造,恒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懴乃盡。而虚空界乃至衆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懴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爲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捨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满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虚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廣大佛刹,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㑹圍遶,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如是虚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槃者,及諸菩薩、聲聞、縁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槃,經於一切佛刹極微塵數劫,爲欲利樂一切衆生。如是虚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剥皮爲紙,析骨爲筆,剌血爲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爲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衆㑹:或處一切諸大菩薩衆㑹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衆㑹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衆㑹道場,或處刹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衆㑹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衆㑹道場。處於如是種種衆㑹,以圓满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衆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念中,我皆隨學。如是虚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恒順衆生者:謂盡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衆生種種差别,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爲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爲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衆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衆生,則爲隨順供養諸佛;若於衆生尊重承事,則爲尊重承事如來;若令衆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因於衆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衆生而爲樹根,諸佛菩薩而爲華果,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衆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衆生,若無衆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衆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满大悲,以大悲心隨衆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衆生,虚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迴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迴向盡法界、虚空界一切衆生,願令衆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若諸衆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衆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迴向,虚空界盡、衆生界盡、衆生業盡、衆生煩惱盡,我此迴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猒。善男子!是爲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满。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衆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满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刹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寳,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衆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刹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刹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銷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刹、若鳩槃茶、若毗舍闍、若部多等飲血啗肉諸惡鬼神,皆悉逺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讃,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衆生悉應供養。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圎满普賢所有功德,不乆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逺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衆生供養。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馬車乗,珍寳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徃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遶。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不乆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刹極微塵數世界衆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敎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衆生。善男子!彼諸衆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爲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餘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爲人說。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㧞濟衆生,令其出離,皆得徃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餘。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刹塵身,一一遍禮刹塵佛。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衆㑹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讃佛甚深功德海。
以諸最勝妙華鬘,妓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髙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懴悔。
十方一切諸衆生,二乗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刹塵劫,利樂一切諸衆生。
所有禮讃供養佛,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懴悔諸善根,迴向衆生及佛道。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满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满,
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刹,廣大清淨妙莊嚴,
衆㑹圍遶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衆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我爲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淨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鳩槃茶,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衆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勤修清淨波羅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一切妙行皆成就。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羣生樂,
如是經於刹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衆生,盡於未來一切劫,
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满無上大菩提。
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㑹,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爲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㑹,於我常生歡喜心。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衆圍遶,
於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
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我於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恒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衆㑹中,我見恒演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衆音聲海,
隨諸衆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於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於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爲一念際我皆入。
我於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於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刹,
十方塵刹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徃詣而親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乗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满普賢諸行力。
普能嚴淨諸刹海,解脫一切衆生海,
善能分别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满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满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願身口意恒清淨,諸行刹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我爲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
满彼事業盡無餘,未來際劫恒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逹一切神通力。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徃生安樂刹。
我旣徃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满盡無餘,利樂一切衆生界。
彼佛衆㑹咸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
親覩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
十方所有無邊刹,莊嚴衆寳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刹微塵劫。
若人於此勝願王,一經於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於彼。
即常逺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徃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圓满,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爲三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衆,
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衆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衆生,速徃無量光佛刹。」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於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踊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如來讃言:「善哉!善哉!」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訶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文殊師利菩薩而爲上首;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爲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無垢普賢菩薩而爲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餘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㑹一切刹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訶薩衆,大智舍利弗、摩訶目揵連等而爲上首;諸大聲聞并諸人天一切世主、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南天竺烏茶國深信最勝善逝法者修行最勝大乗行者吉祥自在作清淨師子王,上獻摩訶支那大唐國大吉祥天子,大自在師子中大王手自書寫《大方廣佛華嚴經》百千偈中所說善財童子親近承事佛刹極微塵數善知識行中,五十五聖者善知識〈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謹奉進上。伏願大國聖王福聚髙大超須彌山,智慧深廣過四大海,十方國土通爲一家;及書此經功德,願集彼無量福聚,等虚空界一切世界海,無盡衆生界,一切皆如善財童子:得佛正見、具足智慧、見不可思議真善知識咸生歡喜、得佛廣大普光明照、離諸貪著、成就無垢普賢菩薩最勝行願。伏願書此大乗經典進奉功德,慈氏如來成佛之時,龍華㑹上早得奉覲大聖天王,獲宿命智,瞻見便識,同受佛記,盡虚空、遍法界,廣度未來一切衆生速得成佛。
貞元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進奉梵夾,十二年六月五日奉詔於長安崇福寺譯,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譯畢,進上。
罽賓國三藏賜紫沙門般若宣梵文
東都天宫寺沙門廣濟譯語
西明寺賜紫沙門圓照筆受
保壽寺沙門智柔迴綴
保壽寺沙門智通迴綴
成都府正覺寺沙門道弘潤文
章敬寺沙門鑒虚潤文
大覺寺沙門道章校勘證義
千福寺沙門大通證禪義
太原府崇福寺沙門澄觀詳定
千福寺沙門虚邃詳定
專知官右神策軍散兵馬使衙前馬軍正將兼押衙特進行鄧州司法參軍南珎貢
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兼右街功德使元從興元元從雲麾將軍右監門衞大將軍知内侍省事上柱國交城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臣霍仙鳴
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兼左街功德使元從興元元從驃騎大將軍行左監門衞大將軍知内侍省事上柱國邠國公食邑三千户臣竇文場等進
龍藏音釋:(註:現代音中,已無古音「入聲」;故凡遇「入聲」字,皆取現代義同之音代之。)
1、矚:之欲切(zhu),取现代读音(zhu3),視也、睹也。
2、抃:皮變切(bian4),拊手也。
3、競惕:競:居陵切(jing4),兢懼也,惕:他歷切(ti),取现代读音(ti4)怵惕也。
4、啗:徒濫切(dan4),食也.
西安聖愛會龍藏法音定捐群供養此經一卷
西安释典文化龙藏法音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