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卷第一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 譯
月幢神咒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佉(qu1)羅帝山牟尼諸仙所依住處,與大比丘衆有學、無學六百萬人,於諸煩惱坚牢纏縛悉得解脫,唯勤方便永斷習氣,及諸菩薩摩訶薩衆,無量無邊、不可算數、不可稱計,悉得忍力。化諸龍衆說《日藏經》已,即時西方現大花雲,所謂:優波羅花、波頭摩花、拘牟陀花、芬陀利花、阿提目多花、瞻波迦花、婆利師迦花,如是花雲悉皆來現。其花雲中現一半月,廣十由旬,於半月中復現眞金重閣講堂,莊嚴微妙。其堂光明過百千萬億日月光明,其光悉照佉羅帝山。復現種種竒異花雲,所謂:優波羅花,乃至波利師迦花,其花光艶,照牟尼仙所依住處,又復现於,七寳五柱重閣講堂,甚竒微妙,隐蔽日月光不能現。於其堂中復現半月,於半月中有於千葉青色蓮花,其花臺上復有世尊端坐說法。其光普照一切大衆,一一頭上皆現半月微妙天鬘,復雨種種寳、種種花、種種香。
爾時,慧命大目揵連,見如是等神通變化生希有心,又知大衆心有所疑,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而說偈言:
「唯佛悉除諸煩惱,於盲冥中能覺悟,
爲群生故閉惡趣,令諸衆生住善道。
唯佛降伏諸億魔,令諸外道失光顯,
調伏衆生住檀尸,枯涸衆生煩惱海。
八功德水令洗浴,以覺分寳濟衆生,
無量億衆入涅槃,能轉無上法輪寳。
一切所有諸龍衆,爲瞋所使行諸惡,
渴愛所逼無有慈,唯佛能益令歸信。
四天下龍皆來集,一心歸於佛法僧,
盡諸業障及煩惱,皆護正法而安住。
于此復現妙花雲,中有半月光照曜,
一切現此半月鬘,今當欲有何佛事?
積此諸花如大山,雨諸香花及衆寳,
大衆覩(du3)瑞心有疑,當欲雨於何法雨?
此處微妙最第一,如此大衆皆依住,
於諸過佛修供養,是人師子如是來。」
爾時,佛告大目揵連:「西方有世界名月勝,佛號日月光,有月藏童眞菩薩摩訶薩,將諸眷屬八十億那由他百千菩薩摩訶薩,欲來向此;爲欲見我禮拜供養,與大衆集說欲隨喜,又欲付囑諸天、龍、夜叉、乾闥婆等法眼故。」應時月藏菩薩摩訶薩,與其眷屬八十億那由他百千菩薩摩訶薩,從彼世界來至佛所,頭面禮足,右遶三帀,住立佛前,皆悉合掌一音說偈:
「吉祥無數劫,所修爲衆生!
吉祥見衆生,生死苦所逼!
吉祥以檀施,大仙作饒益!
吉祥能行施,超越於人天!
吉祥護淨戒,衆生不能動!
吉祥令怒者,住於慈善心!
吉祥發勇進,度脫懈怠者!
吉祥離惡道,安置於善趣!
吉祥善修忍,容恕怒惡心!
吉祥希有事,是故悉歸依!
吉祥修諸禪,諸天生希有!
吉祥悉枯竭,衆生諸苦海!
吉祥熏修智,追回惡道輪!
吉祥上菩提,到最難到處!
吉祥降魔衆,建立正法幢!
吉祥所轉者,最是正法輪!
吉祥愍異空,降伏諸外道!
吉祥降法雨,充足渴世間!
吉祥作明證,天人乾闥婆!
吉祥满世界,我爲最上師!
吉祥安四果,應受世供養!
吉祥令億衆,安處於涅槃!
吉祥久時住,法眼所建立!
吉祥久住世,世間無與等!
吉祥菩提果,衆今獲大利!
吉祥爲衆生,宣說無上法!
吉祥以法水,洗浴諸衆生!
吉祥善能度,是諸天人等!
吉祥能顯現,無垢眞妙法!
吉祥除衆生,所有諸煩惱!
吉祥諸僧衆,世間最第一!
吉祥善生世,能益於人天!
吉祥令四衆,明淨善光顯!
吉祥令四衆,全護戒律儀!
吉祥行檀捨,持戒及精進!
吉祥修忍禪,及以妙般若!
吉祥大梵王,娑婆世界主!
吉祥大魔王,諸欲自在王!
吉祥憍尸迦,輔佐諸眷屬!
吉祥諸天衆,及諸宫殿等!
吉祥毗沙門,及諸夜叉衆!
吉祥提頭賴,眷屬乾闥婆!
吉祥毗樓勒,并與鳩槃茶!
吉祥毗樓博,及諸龍軍衆!
吉祥日月天,星辰及諸宿!
吉祥大自在,兒及造界主!
吉祥風火神,及以地神等!
吉祥諸龍衆,及以阿修羅!
吉祥諸羅刹,及與緊那羅!
吉祥迦樓羅,摩睺羅伽等!
吉祥雨甘雨,行雨大神王!
吉祥護持國,一切人中王!
吉祥婆羅門,刹利毗舍陀!
吉祥所供養,最勝尊導師!
吉祥願聞者,眞正無過法!
吉祥諸現未,供養三寳者!
吉祥一切衆,滅除諸煩惱!
吉祥諸衆生,同住于正法!
吉祥檀尸羅,精進之彼岸!
吉祥禪那度,忍辱波羅蜜!
吉祥諸一切,到彼智岸者!
吉祥令諸病,一切皆除愈!
吉祥皆休息,一切濁惡世!
吉祥諸衆生,願令悉解脫!
吉祥令一切,悉得諸無漏!
吉祥於大地,種子所生者!
吉祥諸禾稼,藥草樹林果!
吉祥被一切,依時悉成熟!
吉祥勝地精,一切處充满!
吉祥人精氣,一切皆安住!
吉祥法精氣,充满一切衆!
吉祥皆休息,一切諸罪惡!
吉祥令衆生,而得勝菩提!
吉祥於諸法,自在到彼岸!
吉祥正法雨,普潤諸衆生!
吉祥諸衆生,悉度於三有!
吉祥令一切,悉證大涅槃!
「大德婆伽婆!我今欲說吉祥章句大力神呪。如是神呪過去諸仙之所宣說,建立守護善能増長吉祥之事,能除一切罪垢惡見,入諸善根増長大悲。以此呪句,悉得資益一切衆生,乃至一切麞(zhang1)鹿鳥獸所得聞者,令如是等心得安隱,離濁惡世一切諸障,衆生障、法障如是等障皆悉休息,一切善根隨所觸法令得入心,念慧堅固,名稱形色人所喜樂,勇健無畏,於十善業道堅固安住,檀波羅蜜乃至般若(bo1re3)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堅固安住,大慈大悲、大方便力、一切種智乃至究竟無上涅槃堅固安住,除其造作五無間業、誹謗正法、毀呰(hui3zi3)賢聖、斷常二見,唯除如是諸罪人等。是吉祥句,常爲先聖建立加護。如此呪句,亦復能令諸天信受得入十善業道,亦令得入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方便力乃至一切種智、無上涅槃。復能令彼諸魔眷屬悉得歸信,諸神、龍王、夜叉、羅刹、阿修羅、乾闥婆、緊那羅、迦樓羅、摩睺羅伽、餓鬼、毗舍闍(she2)、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令入十善業道,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大慈大悲、大方便力,四念處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智、一切種智、無上涅槃,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毀呰賢聖。」
作是語已,而說呪曰:
「多地夜他旃達利 旃達囉毗提 旃達囉磨咩 旃達囉婆婆犀 旃達囉跋帝 旃達囉不【口+梨】 旃達囉婆【口+兮】 旃達囉差帝【口+梨】 旃達囉闍移 旃達囉頞寄 旃達囉底【口+梨】 旃達囉跋咩 旃突嘍 旃達囉婆囉【口+兮】 旃達囉勿達【口+梨】旃達囉娑地移 旃達囉娑咩 旃達囉佉祇 旃達囉因達【口+梨】 旃達囉惡差(cha1) 旃達囉梨鞞(pi2) 旃達囉簸(bo4)利鞞 旃達囉跋蓰(xi3) 旃達囉悉那帝 旃達囉簸鬚(xu1) 旃達囉頞泥 旃達囉祇【口+梨】 旃達囉博差 旃達囉悉泥【口+兮】 旃達囉盧咩旃達囉鳩閉 旃達囉娑閉 旃達囉受婆隷(li4) 旃達囉賔(bin1)滯 旃達囉惡差 旃達囉藪(sou3)帝 旃達囉伽泥 旃達囉什鞞(bi4) 旃達囉悉鉢尸 旃達囉磨泥 旃達囉跋帝 迷底唎耶跋帝 迦楼拏跋帝 薩底耶跋帝 多鬚耶跋帝 差耶跋帝 扇多跋帝 底囉跋帝 旃達囉盧寄 藪婆呵。
「世尊,如此神呪,過去諸佛牟尼仙聖建立守護。如此神呪名月幢月,能令衆生悉得吉祥歸信三寳,滅除一切諸惡重罪,乃至遠得無上涅槃。」
月藏菩薩說是呪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依欲界、色界一切衆生,皆大戰悚(zhan4song3)驚怖不安。於時,諸天雨種種寳、種種花、種種香、種種末香、種種衣服、種種卧具、種種瓔珞雨如是等種種物時,如是諸物互相掁觸(cheng2chu4),出於種種妙法音聲,謂三寳聲、三律儀聲、三解脫聲、三明聲、三學聲、離三界欲聲、三種菩提聲、無常聲、苦聲、無我聲、空聲、不希望聲、離喜聲、無性聲、如體性聲、實際聲、法界聲、如如聲、不去不來聲、無處不建立不退轉不行無窟宅無所依發精進聲,檀波羅蜜聲乃至般若波羅蜜聲,慈悲喜捨、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聲,奢摩他、毗婆舍那聲,四攝聲、四無礙聲、攝受正法聲、因縁法聲、護正法聲;如幻、如夢、如影、如響、如水中月,隨諸衆生應得度者而攝受之,厭離流轉出向空閑阿蘭若處,爲他說者已自行之不相違背,悉皆如法堅固安住而求一切善根聲;十地聲、無生忍聲、十八不共法聲、一切種智聲、轉法輪聲、生死流轉令住八聖道不隨流轉聲、降伏四魔令入無餘涅槃聲。
聞是聲已,此三千大千世界衆生及地獄衆生等,於彼一切諸衆生類,一一衆生皆以前身親善知識因縁力故,隨其差别所種善根,若檀、若尸、若修禪定,若於聲聞及縁覺乗發心起願,若於無上大菩提果發弘誓願,於彼衆生隨本所習,如前諸聲悉入其耳,隨其善根曽所修行造作業縁,皆能憶念此宿命事,愛重敬信佛法僧寳,速來歸依。彼衆生中自有業障悉得除盡,於彼命終,一時生天及生人間,俱至佛所而坐聽法。如是畜生、餓鬼亦悉來集,皆是先業,親善知識因縁力故,種善根故若檀若尸,乃至業障而得盡滅,其中亦有即身來至佛所聽法,亦有於彼命終生於天人來詣佛所聽受正法。如是人天悉來佛所,唯除魔王及諸眷屬,四阿修羅王并其眷屬。
於時,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當於爾時,須彌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黒山,是等諸山大海樹林皆悉不現,唯除佉羅帝山。其山廣博如十四天下,於中人與非人間無空處。上方亦如十四天下,無量不可計無有邊際。於虚空中大衆充满,爲見佛故,禮拜供養故,成熟衆生,見大衆集爲聽法故,而來集㑹。此三千大千世界,隨其所有宫殿舍宅、林樹藥草、莖葉花果、衆雜寳物,如是一切,皆悉變成半月而現於彼。一一半月之中出是色光,如千日月和合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佛土,如是色相廣大莊嚴。是時,十方無邊佛土一切皆現,於彼佛土菩薩摩訶薩、釋天王、梵天王及餘天王、龍王、夜叉王、緊那羅王,一切神王承佛威神,得見此佛及大衆集;復見如是妙色光明,見已皆悉發意欲來,承佛神力,於一念頃即至佛所,禮拜供養,至心聽法。
爾時,月藏菩薩摩訶薩,以天寳末、天花、天香、天鬘、天衣散於佛上,三遍散已右遶三帀,住立佛前,合掌白言:「大德婆伽婆!我有罪過,不及於此大衆集㑹,十方所有菩薩摩訶薩於此悉集,我有因縁後來至此。大德婆伽婆!我在本國月勝世界,與諸眷屬七日之中入阿頗那迦定;從定起已,即問日月光如來:『大德婆伽婆!徒衆眷屬今何所去?』日月光佛即答我言:『善男子!東方去此過百千億佛世界已,次有世界,名曰娑婆。彼土有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住世說法未入涅槃,今於彼處大衆集㑹,十方諸佛國土所有菩薩摩訶薩,一切皆集於彼世界,爲見釋迦牟尼佛禮拜供養,聽大集經故,我眷屬亦復往彼。汝今亦可詣彼佛所,禮拜供養說月幢月呪。』以是因縁我來在後。」
是時,月藏菩薩而說偈言:
「唯佛獨是衆生父,於煩惱火而救拔,
我今謝過最勝佛,以我因縁後來故。
唯佛人天作大明,普照十方諸國土,
我今謝過佛法王,以我因縁後來故。
唯佛能示涅槃道,趣惡道者追令回,
謝過牟尼大商王,以我因縁後來故。
唯佛世間大醫師,於失目者與法眼,
謝過最勝大醫王,以我因縁後來故。
唯佛能示諸船栰,令衆生度四疾河,
謝過人中最勝者,以我因縁後來故。
唯佛慈雲降法雨,洗衆生意煩惱垢,
謝過大聖勝法尊,以我因縁後來故。
唯佛一人於四流,能度衆生三有海,
謝過世尊實語者,以我因縁後來故。
唯佛開諸正法藏,以七聖財濟衆生,
謝過大勝法施主,以我因縁後來故。
唯佛能與衆生眼,於無明闇拔盲瞽,
我本端坐一三昧,阿頗那禪心安住,
我不見佛現神變,以我因縁後來故。」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大精進能於七日入深禪定。如是妙定,是大丈夫住處,是如來住處、無上住處。
「善男子!汝及眷屬七日安住阿頗那迦禪,以是義故,今悉成就無量億那由他百千諸天、龍王、夜叉、阿修羅、緊那羅、人非人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除其業障、衆生障、法障、禪障、煩惱障、覺分障,悉滅無餘。彼諸衆生,有得不忘菩提心三昧者,於無上道不退轉者。復有衆生,於一切佛法得大明忍。彼等衆生以此善根,不久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成正覺。
「如是,善男子!汝以七日入禪定故,一時能滅衆生大苦,令得成就大福德聚。
「善男子!若有衆生,唯依讀誦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人多喜著於世俗,以世俗故尚不能調己心煩惱,何能調伏他人煩惱?善男子!善女人!樂著讀誦求菩提者,便有嫉妬,求名利富貴,高心自是輕慢毀他,以自高故,尚不能得欲界善根,何況能得色、無色界一切善根?又不能得聲聞菩提,何況能得辟支佛道及無上菩提?何以故?第一義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與聲聞、辟支佛共,是故,非以世俗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最勝善根大福德聚。
「善男子!譬如星火不能枯竭甚深大海;如是,如是!善男子!不以世俗能竭自身煩惱大海,何能竭他衆生煩惱?善男子!譬如一人口所吹風,不能損壞世界大地;如是,善男子!不以世俗能得成就大慈大悲。善男子!譬如藕絲不能稱動須彌山王;如是,善男子!不以世俗能自满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何能令他得第一義?如是,善男子!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智者,非世俗也。何者是第一義?所謂:修造一切福事。若修福者,亦當數數熏修身心;若修身者,則能修心;能修心者,則能修慧;若能修身心、修慧,如是之人,則能速满六波羅蜜,能以四事攝諸衆生,成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等正覺,不以世俗也。
「於世俗中,復有衆生計斷常二見者,非第一義。復有衆生,於世俗中我見、邊見,亦非第一義。復有衆生,於其世俗求現世樂及後世樂,亦非第一義。而我不見更有一法,能盡業障乃至煩惱障,一日一夜令無量億那由他百千衆生,悉得敬信佛法僧寳,成熟安住無上大乗。
「若有禪士,雖復持戒不能具足,禪法不周未得三昧;是人於禪,若坐若行,初夜後夜,得與禪定相應而住,則能除斷無量業障,能令多億那由他百千衆生,悉得歸信,成熟菩提種種善根福德之聚,況具持戒,得眞法三昧諸陀羅尼忍,得四梵住宴坐寂定,於七日中所得福德,不可思議,不可爲喻!何況能除衆生障煩惱障等,盡滅無餘,乃至成熟無量衆生,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能積集無量福聚,又能满足六波羅蜜!何以故?「是修禪者,若行若坐,除諸障法令心清淨,於一切行捨攀縁想,是檀波羅蜜;於捨攀縁想常不休息,是尸波羅蜜;於諸境界不生瘡疣(chuang1you2),是羼(chan4)提波羅蜜;不捨於離,是毗梨耶波羅蜜;於諸事中心不放縱,是禪波羅蜜;諸法體性無生樂忍,是般若波羅蜜。
「復次,若於境界不起擾濁(rao3zhuo2),是檀波羅蜜;若於境界無有瘡疣,是尸波羅蜜;若於境界不能染汙,是羼提波羅蜜;若於境界無有動轉,是毗梨耶波羅蜜;若於境界無有計念,是禪波羅蜜;若於境界一向清淨行,是般若波羅蜜。
「復次,於諸隂捨,是檀波羅蜜;於諸隂不計念,是尸波羅蜜;於諸隂求無我想,是羼提波羅蜜;於諸隂起怨家想,是毗梨耶波羅蜜;於諸隂不令熾然,是禪波羅蜜;於諸隂畢竟棄捨,是般若波羅蜜。
「復次,於諸界捨,是檀波羅蜜;於諸界不擾濁,是尸波羅蜜;於諸界捨因縁,是羼提波羅蜜;於諸界數數棄捨,是毗梨耶波羅蜜;於諸界不起發,是禪波羅蜜;於諸界如幻想,是般若波羅蜜。
「復次,菩薩於諸衆生起於慈心,是檀波羅蜜;於諸衆生心無憎愛,是尸波羅蜜;於諸衆生起於悲想,是羼提波羅蜜;於諸衆生起救濟想,是毗梨耶波羅蜜;於諸衆生以喜攝想,是禪波羅蜜;於諸衆生,不作彼此吾我等想,是般若波羅蜜。
「復次,菩薩於諸衆生,以法施之,不生二想,是檀波羅蜜;於諸衆生柔和愛語,是尸波羅蜜;於諸衆生不起諸惡,是羼提波羅蜜;於諸衆生愛語不退,是毗梨耶波羅蜜;於諸衆生利益憐愍,是禪波羅蜜;於諸衆生同行其法,是般若波羅蜜。
「復次,菩薩安置衆生於諸善處,是檀波羅蜜;於一切法而不依倚,是尸波羅蜜;於一切法以一道入,是羼提波羅蜜;於一切法及一切難,無擾濁想,是毗梨耶波羅蜜;於一切法而不分别,是禪波羅蜜;能以一字入一切法,爲衆生說,是般若波羅蜜。
「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以此第一義甚深法要,能满六波羅蜜,非世俗也。
「如是,如是!,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等,第一義諦善巧方便,皆以此法自爲爲他,勤修令满六波羅蜜,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成正覺。如是,十方現在諸餘世界,所有菩薩摩訶薩等,第一義諦善巧方便,一切皆悉以此道法,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成正覺。當來十方無量阿僧祇諸佛世界,諸菩薩摩訶薩等,皆悉勤修如是甚深第一義諦善巧方便,修六波羅蜜,能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成正覺,非世俗也。
「彼諸菩薩摩訶薩,爲法眼久住紹三寳種使不斷絶,勤求修學,爲一切衆生,執大明炬而作照明,令其止息煩惱道、苦道,與其慧眼,令度一切三有流轉,安置無上菩提之道。彼等於聖法黙然,初夜後夜捨得相應,善能出生三昧正受,與三解脫門相應而住。
「善男子!汝今七日於阿頗那迦禪而入定故,成熟無量諸衆生故,是故,勸汝及諸善女人等,若現在世、未來世、末世,於我法中初夜後夜常與於捨相應而住,以正法眼而作照明,紹隆三寳使不斷故,爲成熟衆生故,勤修如是第一義諦,爲满六波羅蜜勤修而住。」
佛告一切諸天人衆、龍神夜叉:「應當養育供給是人,衣服、飲食、卧具、湯藥,隨其所須盡給與之,亦當守護除其災橫,離諸凶衰,殃惡疾病悉令除滅。何以故?與禪相應者是我眞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若有施主天龍夜叉,能於現世及未來世與捨相應,以第一義諦爲满六波羅蜜故,爲除衆生諸煩惱道及苦道故,法眼久住紹三寳種使不斷故,汝等施主天龍夜叉皆應護養,並與衣服、飲食、卧具、病瘦湯藥,隨其所須盡給與之,亦應勸請及以讃歎。以彼施主天龍夜叉持我正法,爲欲令我法眼久住,紹三寳種使不斷故,如是等輩是我眞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餘清信士,若善男子、善女人,以第一義乃至求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及養護者,我以彼等寄付於汝,彌勒爲首及以賢劫諸菩薩等,當以四事攝受勸化,授其禁戒,復令住於四無量心、四禪、四無色定、大方便力、大慈大悲,乃至十八不共法,當復授與無上道記。」
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以爲上首,及與賢劫諸菩薩等,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大德婆伽婆!我當護念彼諸衆生,乃至與其授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現在世及未來世,乃至法住,是諸施主作大明者,亦當與授無上道記。天、龍、夜叉、揵闥婆等,於阿蘭若處靜黙修行,求第一義者,信樂受持,供養供給衣服、卧具乃至湯藥,隨所須者。」
爾時,世尊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於此世間一日出,無量億花悉開敷,
如佛一人出世間,衆生所希福花現。
若欲速得十勝力,及度堅固誑煩惱,
復欲速得最勝定,靜黙獨住阿蘭若。
欲得人天信敬受,及除心之煩惱渴,
欲斷於心苦重擔,安心聖道奢摩他。
若欲排却諸惡難,及諸功德自莊嚴,
於諸苦海欲自渡,應當安心妙菩提。
若欲得彼七法財,及欲得於方便忍,
欲爲衆生說妙法,常當樂住阿蘭若。
六根常與三昧合,應當寂住阿蘭若,
少欲頭陀善知足,此人能入賢聖道。
若能速捨五欲樂,得五力故滅煩惱,
若於五道度衆生,自捨過惡住三昧。
若欲得於四無量,及得無礙四辯才,
欲得四禪彼岸處,是人應修第一義。
若欲速知於三有,欲知諸法苦無常,
及知諸行性相空,應當樂住阿蘭若。
若欲速知二種法,毗婆舍那奢摩他,
及欲速知有爲過,要當住於菩提心。
獨住閑靜不放逸,便能疾捨於世諦,
以精進求第一義,能速捨離諸惡道。
若欲枯竭膿血海,及欲枯竭煩惱海,
若欲速竭三有海,常與聖種心相應。
若欲成熟衆生海,若欲满諸大願海,
若欲得知生死際,如救頭然處閑靜。
欲知本生及居處,久逺微細所從來,
以諸方便樂閑靜,攝心於彼得三昧。
若欲遊戲禪定海,若欲覺悟神通海,
若欲度於渴愛海,若欲得於天中最,
若欲得飲正法海,若欲見於莊嚴土,
若欲見於諸佛海,欲問甚深諸義海,
欲得如是勝功德,及欲速得勝菩提,
當離衆惱住蘭若,以此得道亦不難。
若人百億諸佛所,於多歲數常供養,
若能七日在蘭若,攝根得定福多彼。
若人讀誦十億法,及解妙義如佛說,
若於七日在蘭若,三昧福聚轉多彼。
若人多歲營僧事,更不造作餘種業,
若能七日住蘭若,其人福聚多於彼。
爲衆說法解深義,於多年歲無餘業,
若能七日心住寂,其福德聚不可數。
若人營造多佛塔,伽藍田業給施僧,
若能七日在蘭若,其福轉多勝於彼。
閑靜無爲佛境界,於彼能得淨菩提,
若人謗彼住禪者,是名毁謗諸如來。
若人破塔多百千,及以焚燒百千寺,
若人毁謗住禪者,其罪甚多過於彼。
若有供養住禪者,飲食衣服及湯藥,
是人消滅無量罪,亦不墮於三惡道。
是故我今普告汝,欲成佛道常在禪,
若不能住阿蘭若,應當供養於彼人。
若能住禪不放逸,則能速满於六度,
欲求大明菩提道,以此方便疾能到。
欲求菩提住寂靜,當捨一切諸縁業,
及離煩惱捨諸樂,則能速到檀彼岸。
若捨境界隂界入,及捨貪瞋愚癡過,
棄諸煩惱修善業,以此能到檀彼岸。
當以慈悲念衆生,息諸分别不自是,
常能憐愍諸衆生,则满尸羅波羅蜜。
勤捨罪業修諸禪,亦當捨諸隂界入,
愛語方便常求禪,除障到於精進岸。
境界不動不味著,爲捨因縁修悲喜,
一道清淨不移動,以此得满忍辱度。
於境界中不念慮,離嫉不樂得於喜,
諸法離掉無分别,不染不愁是爲捨。
隂界如幻無起作,相續修行不斷絶,
善修了知如是法,以此得满般若度。
故我今告一切衆,若有欲除諸罪業,
求忍三昧陀羅尼,當知如是住寂靜。
若欲超越聲聞乗,及欲超越縁覺乗,
又欲疾得勝佛地,應當速住阿蘭若。
若心攝住阿蘭若,以此即是供諸佛,
於是能捨一切罪,是則能满於六度。
當得作佛三有最,能轉清淨正法輪,
枯竭衆生諸惡趣,度脫衆生三有海。
當捨惡見諸縁事,當發最勝菩提心,
應當速向蘭若處,於彼當成如是德。」
爾時,世尊說此經時,諸㑹大衆聞是甚深第一義禪,有於過去善修習者九萬二千人,得無生法忍。七十億那由他百千衆生,得種種三昧諸陀羅尼及無生忍。八萬一千人得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如恒河沙等衆生未發無上菩提心者,悉皆發心,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
大方等大集月藏經卷第一
音释:
1、毀:许委切,音燬(hui3)。谤也。呰:将几切,音紫(zi3)口毁也。
2、戰悚:戰:之膳切(zhan4),慄也;悚:息拱切(song3);音:聳。懼也。
3、掁觸:掁:直庚切(cheng2),揬也、亦触也。觸:尺玉切(chu),取现代读音(chu4)抵也。
4、瘡疣:瘡:初良切。音瑲(chuang1),瘍也。疣:羽求切。音由,瘤也。
西安袁小苓、孫常立、丁雪雁、袁斐、孫怡供養此經一卷
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