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乗大方等日藏經卷第七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佛現神通品第七
爾時,頻婆娑羅王聞佛說此不淨觀法,一切大衆各欲護持,踊躍歡喜,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如是法門福德最勝,不可思議,今此國土娑婆世界佛刹之中,無量諸大菩薩摩訶薩,所可成就光明妙色,我從本來初未曽見,初未曽聞。世尊!是菩薩光悉能徧照大千世界,乃至有頂亦皆充滿。我今眼中不覩餘色,但見於此娑婆世界佛刹之中,乃至大小諸鐵圍山悉滿光明。世尊!如是菩薩摩訶薩等,若得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其光云何?如來入於三昧,所放光明相復云何?如來光明,我得見不?縁彼光明,復得見於其餘佛刹種種妙好竒特事不?」
佛言:「如是,如是。大王!若有菩薩成就無上菩提道者,其光能照十方世界。何以故?能於如來境界之中,行大福德莊嚴力故;於過去世菩薩行中,成就具足大福德力莊嚴法故;一切菩薩修行善根多増長故;具無量福生於佛家,親近無上菩提道故;畢竟無上菩提妙道,於不可宣說如來智力奮迅,逺離一切障礙,佛境界中勝疾智故;入佛智慧正法果故;分别過去無量劫來,無邊佛法境界依故;此地最勝轉妙法輪,一切自在所可得身,如是福德無罣礙故;獲得清淨真實法故;所可修習到彼岸故;未來世業已得盡故;通達一切衆生善根,永斷一切煩惱習故;離於障礙住佛界中,是故光明悉能徧照十方世界。大王!如是隨佛功德光明力故,亦能覩見一切十方無量無數阿僧祇佛。」
王言:「世尊!我今欲見如是十方無量無數阿僧祇佛,并諸菩薩摩訶薩及聲聞衆。」
時,頻婆娑羅王隨從眷屬有無量億諸衆生等,異口同音復白佛言:「如是,世尊!亦願如來示現我等諸佛境界,過去所行福德莊嚴離障礙事,我等見已發歡喜心。」
爾時,世尊告阿若憍陳如:「汝等大衆、在家、出家、聲聞弟子,皆各繫念深心思惟,以自善根力入於禪定,我於今者亦欲入於如來三昧。」
當于爾時,此佛刹中天、龍、夜叉,乃至一切人及非人,或有見四諦者,或有得順忍者,或於三乗得不退者,如是衆生皆結跏坐亦入禪定。復有衆生於三寳中得信敬心,亦復如是入於禪定。
爾時,世尊即入一切如來境界日月三昧,行智廣大悉能徧覆一切虚空,能令一切智慧衆生皆生歡喜。如是三昧不可計量、不可覩見,非諸聲聞及辟支佛,乃至十方恒河沙等補處菩薩之所能知,惟佛如來乃能得之,是名如來境界三昧。如來如是入三昧已,此娑婆世界三千大千百億四天下,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乃至百億諸有頂天,皆悉影現入佛身中。如是娑婆世界一切佛刹入佛身已,其中所有一切衆生,地獄、餓鬼及以畜生,或天、或人,彼諸衆生或身或心,有苦受者皆得除滅,一切自在悉生歡喜,譬如比丘入第三禪得具足樂。
爾時,一切諸大菩薩摩訶薩衆,先在座中入三昧者皆從定起,從定起已見佛光明,見光明已自所有光尋滅不現。如是聲聞及佛弟子,乃至一切諸天、人衆入禪定者各各皆起。彼諸大衆身心得樂,譬如比丘入第三禪。
爾時,一切無量衆生生大歡喜,踊躍無量,不可思議未曽聞見。又其六根一切清淨現佛身中,或坐或行,或住或卧,復見如來一一毛孔出無量光。譬如十方恒河沙等日月光明,亦如一切恒河沙等大摩尼珠,亦如恒河沙等十地菩薩摩訶薩衆,一時普放大燄光明。如是光明悉能徧照十方佛土,如是如來一一毛孔所出光明,處處皆滿,於十方刹最爲殊勝。
爾時,十方一切諸佛,於其刹中自在而住,各爲大衆異口同音稱讃我名,說於此偈:
「汝觀具足功德滿,憐彼一切諸衆生,
智慧大力能拔除,釋迦如來勝中最。
慈悲心故放此光,一切佛刹皆充滿,
又愍是諸衆生故,令其悉現於身中。
一一佛刹滿光明,衆生見者皆歡喜,
發心清淨悉牢固,得勝無上實菩提。
汝等若有得神通,一切宜應急疾往,
恭敬接足稽首禮,釋迦師子最勝尊。
若有未得神通者,向彼低頭遥禮拜,
速起菩提真智念,得見牟尼正覺身。」
爾時,十方一切諸佛各於其國說如是偈,慈悲教化諸衆生故。又以如來過去修行,願力莊嚴具足滿故,彼諸佛刹一一如來,亦有無量恒河沙等諸大菩薩摩訶薩衆,并大弟子、聲聞比丘,復有無量億恒河沙諸天,及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無量大衆圍遶彼佛,各乗神通俱來詣此娑婆世界。到此刹已向於如來,頭面接足右遶三帀。右遶畢已,各賷持來一切所有種種寳物、種種寳衣、種種袈裟、種種瓔珞、種種旛蓋、種種雜華、種種熏香、種種塗香、種種音樂、種種讃歎、種種歌舞供養如來。設供養已,與其眷屬各還所住。
時諸衆生在娑婆世界佛身中者,皆悉見之。見已歡喜,復受無量無邊快樂。又諸衆生得見十方一切諸佛,於其刹土坐金剛座而演說法。又見諸佛各各刹中於自坐處,爲諸衆生說此世界釋迦如來一切功德,有大名稱、大智慧力,福德莊嚴,具大精進、大慈悲力教化衆生。彼諸刹中無量阿僧祇恒河沙等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自刹中得受記莂,無量衆生於縁覺乗得受記莂。
彼諸大衆亦見此土一切衆生入於佛身,亦得如是受於記莂。其中衆生或有受樂、或有受苦,一切皆現釋迦如來身内住止。若空五濁佛刹衆生得見如來,及見十方無量無數說法諸佛,一一如來各有無量無數衆生恭敬圍遶,見已起大愛敬生歡喜心。彼諸衆生一切身中,所有惡受悉得除捨安隱快樂。若不空五濁刹者,十地菩薩摩訶薩等,教化衆生故,隨何刹中得見於佛。見已生信,得信心已聽受妙法。
彼諸菩薩各於彼處化作佛身,以一音聲滿一切刹,各各異口同說偈言:
「十方諸佛同一乗,成就善根故來此,
離佛及餘菩薩衆,更無如是大德人。
汝等一一諸衆生,速發菩提無上道,
若不勇猛勤精進,流轉苦海無出期。
汝等宜應一切來,速隨於我相逐往,
供養人中釋師子,頂禮右遶彼世尊。」
時諸菩薩摩訶薩等,化作佛身說此偈已,各與無量無邊恒河沙數得神通力一切衆生,俱來詣此,見釋迦牟尼佛,見已右遶三帀。遶已各持賷來,種種寳物、種種寳衣、種種音樂、種種歌舞,以用供養釋迦如來。供養畢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或有衆生於辟支佛乗而發願者,如是悉得不退轉道。彼諸衆生又皆各各得種種忍、種種陀羅尼、種種善根,得已各還本刹。
或有菩薩化作辟支佛身,或復化作阿羅漢身,或復化作梵天王身,或復化作帝釋天身,或復化作四天王身,或復化作那羅延身,或復化作摩醯首羅身,或復化作自在天身,或復化作星宿天身,或復化作阿修羅身,或復化作轉輪聖王,如是種種龍身、鬼身,隨所在處佛刹之中。
若有衆生樂見阿羅漢身,見羅漢已歡喜受法。彼諸菩薩摩訶薩等,爲欲教化諸衆生故,即於彼中作羅漢身,爲彼衆生說種種法。彼諸衆生見大光明及釋迦佛,得見佛已心中愛敬生大歡喜,具足六根滿一切願,惡業皆盡悉樂受生。
又彼菩薩摩訶薩等,於佛刹中化作如是阿羅漢身,說法教化大福德聚,具足成就善根力故,能以一音徧一切刹,作諸言辭說如是偈:
「衆生乆處流轉中,愚癡不知出要道,
以諸種種罪業故,得此生死苦惱身,
是故應速捨惡心,邪見顛倒諸煩惱。
早度有流到彼岸,云何汝等不覺知?
難見導師今已見,難得人身今已得,
難遇善友今逢值,難聞正法今得聞,
是故汝等應至心,速發無上菩提道,
出離一切生死獄,證佛微妙功德身。
若能永捨兩種邪,所謂斷常等二見,
知於一切行無我,如是名入正觀門。
愛行取入有於生,智水洗除悉令淨,
同共往詣娑婆國,恭敬供養釋師子。」
時諸菩薩摩訶薩等,如是化作阿羅漢身,說此偈已,與於無量恒河沙等得神通力一切衆生,俱共發引來到此刹。到已頭面頂禮釋迦牟尼如來并其眷屬,恭敬圍遶三遶佛已,出所賷來種種寳物、種種寳衣、種種袈裟、種種瓔珞、種種傘蓋、種種幢旛、種種寳華、種種寳香、種種音樂偈讃歌舞,以用供養釋迦如來。供養畢已各還自刹,到自刹已坐於自座,各爲於己衆稱揚讃說釋迦如來,作如是言:「釋迦如來,憐愍教化一切衆生,能與衆生一切利益。」
是諸菩薩各自衆中如是稱說,彼衆聞已悉皆讃歎釋迦如來,旣讃歎已無量無數阿僧祇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復有於辟支佛乗而發心者,或復有於聲聞乗中而發心者,各各乗中得不退道。有得種種陀羅尼忍、種種善根,亦見此土娑婆佛刹諸衆生等入釋迦如來身中。是諸衆生見此不可思議神德變已,無量阿僧祗恒河沙等衆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中或有發聲聞、辟支佛心者,各於自乗得不退轉。或有作轉輪聖王微妙之身得受記莂。
魔王波旬品第八之一
爾時,欲界魔王波旬,悉見一切娑婆國土所有衆生及諸天宮合家眷屬在佛身中。時,魔波旬見已,悲泣涕淚橫流,心大懊惱 徧身汗出,啼哭失聲稱怨大喚。或起或立或坐或行,入出家居東西狂走,頻申欠呿 怖懼慞惶,憤歎長歔 喘息 麤短,合眼張口吐舌舐身,露背現胷伸臂縮腳,摇動頭項𢱢 手揩 摩,種種施爲受大苦惱,乃至一切魔之眷屬,心内愁憂亦復如是。
時,魔波旬有一軍主,名戒依止,見王身心如是煎迫,說偈問言:
「何故愁惱獨行住,唱喚馳走似癲狂,
出入家居心不安? 如是因縁願王說。」
時,魔波旬聞是語已,倍更懊惱啼哭雨淚,說偈荅言:
「我今身體汗遍流,心中分裂如刀割,
啼哭眼中淚如血,爲覩瞿曇現變通。
其形廣大無有邊,刹土悉皆居腹内,
我失臣民及眷屬,境界宮殿悉空虚。
復有十方大衆來,充滿於此娑婆界,
各設無邊大供養,禮拜圍遶或往還,
令我自在無威力,伴侣眷屬歸於彼。
如來有是大神力,云何令我心不愁?」
時,戒依止大魔軍主,爲於波旬復說偈言:
「我所統領諸軍衆,強壯勇健實難當,
刀輪奮擊擬如來,須㬰破身令粉碎。」
時,魔波旬說偈荅言:
「我等諸軍及眷屬,乆已歸依佛世尊,
設欲自往生惡心,即見項邊帶枷鎖。」
時,戒依止大魔軍主,復說偈言:
「我今多設諸方便,誘誑於彼惡怨家,
詐現親善作識知,得便然後當摧滅。」
時,魔波旬說偈荅言:
「若我發起毒惡心,如是方便欲毀佛,
即見死屍繫頸下,如是臭惡難可看。」
時,戒依止大魔軍主,復說偈言:
「一切欲界屬於魔,惟有天人信歸佛,
諸惡毒龍亦王領,願勑速害瞿曇身。」
時,魔波旬說偈言:
「若審知龍有力能,我已荒迷汝自勑;
若實能壞瞿曇身,我還得土復本心。」
爾時,戒依止大魔軍主即自念言:「世間難摧,謂三種毒:一者、天魔;二者、惡龍;三者、得定五通仙人。我今魔宮已被破壞,惟龍境界牢固,光明照耀海中,威力自在,眷屬圍遶不可思議。龍旣屬魔,其餘兵衆悉皆統領,今當爲王約勑,速往壞彼瞿曇。」
魔波旬言:「善哉!善哉!智慧軍主汝可疾去,到彼龍宮如是切勒,早與瞿曇共相闘戰。」
時,戒依止大魔軍主,辤王畢已即自舉手,普告無量百千軍衆唱如是言:「汝等宜應速整衣鉀 ,我今欲往彼龍王宮,令諸惡龍興發毒風,害瞿曇命使令破碎。」
如是說已,一切軍衆悉不能動。其戒依止軍衆及身旣不得前,眼中淚出,身毛皆竪,合掌向魔波旬說言:「我等今者不能得去,沙門瞿曇姧僞多幻,知我等家繋縛於我,令我身内一切火然焦沸熱惱猶如湯煑,我今如是力不自在,云何復欲假力於他?」
時,魔波旬倍更懊惱憂愁不樂,令戒依止具以上事宣告諸龍:「汝當爲我壞瞿曇身。」
時,諸惡龍將欲飛空而不能去,語戒依止:「敬奉來命,欲往毀壞,適生此心便不得往。」
時,戒依止即生恐怖作如是念:「若我今者現魔大力,令諸惡龍心生瞋忿,以瞋忿故則能破壞瞿曇之身。」
時,魔波旬及戒依止,化龍宮内作諸蚊蝱、蠅蛆、毒蟲、死屍、人糞,臭處狼藉充滿其中。諸龍見已,於自宮室心不甘樂,作是念言:「是誰化作此惡物也?」雖復思念莫知誰爲。
爾時,一切四天下中,諸大龍王及其男女大小眷屬悉生瞋忿,即出宮殿至須彌下佉羅坻山。其山平坦,於山頂頭有大聖人先所居住,彼山周帀縱廣正等四萬由旬,一切莊嚴純是七寳,乃至難陀、優波難陀龍王,亦與無量百千眷屬,捨自住宮往佉羅坻大聖人處請求救濟。彼龍奮身如須彌山,旣到彼已其身皆小猶如銅筯。雖如是知不能得語,各各自說我等欲往而不能動,即大憂愁瞋忿停坐。
爾時,復有娑伽羅龍王,亦與無量億那由他百千眷屬,如是伊羅鉢龍王,如是善住龍王,如是德叉迦龍王,如是阿那婆達多龍王,如是目真鄰陀龍王,如是海德龍王,如是婆婁那龍王,如是大德龍王,如是那吒達都龍王,如是阿鉢羅邏龍王,如是山德龍王,如是牛頭龍王,如是阿藍浮龍王,如是伊羅鉢多龍王,如是鬰車加臂龍王,如是婆羅那那龍王,如是斯羅摩羅龍王,如是迦迦吒行龍王,如是稽羅綺龍王,如是水行龍王,如是安闍那致殊龍王,如是迦那迦賔闍那龍王,如是奢俱奢伏綺龍王,乃至閉眼龍王,乃至白象腋龍王,乃至天利龍王,乃至天婆婆遮羅龍王,乃至天迦龍王,乃至伊羅口龍王,乃至天眼赤龍王,乃至端正龍王,乃至光行龍王,乃至此間閻浮提地八十六千諸大龍王。時彼一切一一龍王,各有無量百千眷屬悉皆來詣此聖人處,請求救濟。如是乃至八十四萬諸海洲中,一一海洲則有無量億那由他百千諸龍,各捨宮宅爲救濟故來佉羅坻大聖人處。
如是鬰單羅拘盧洲中,鼻擔比龍王、大遍龍王,彼二龍王各與無量億那由他百千諸龍眷屬圍遶,請求救濟故來到此聖人住處。
如是弗婆毗堤洲中,蘇摩婁叉龍王、婆斯目叉龍王,彼二龍王亦與無量億那由他百千諸龍眷屬圍遶,悉來到此求於救濟。
如是瞿耶尼洲中,曷賴多那龍王、瞿波羅婆龍王,彼二龍王亦與無量億那由他百千諸龍眷屬圍遶前後隨從,爲求救濟故來到此大聖人處。
爾時,復有此四天下八萬四千一切洲中,所有諸龍𡖉生、胎生、濕生、化生,如是諸龍所在生處,龍婦、龍男、龍女、龍子,爲救濟故一切悉來此大聖人牟尼處所,到已一切皆得小身譬如銅筯。
彼龍瞋忿各作是念:「我等本身如須彌山,今者云何如是細小?」
時,魔波旬見於諸龍,皆來入此牟尼處所悉受小身。見已,波旬心中懊惱,亦生瞋忿怖畏不安,語其衆軍及眷屬言:「汝等看此一切諸龍,以我力故變其宮殿,化作一切蚊䖟、毒蠅,及餘臭惡種種糞穢,皆捨自家來詣大山聖人處所,悉失勢力無復自在,不能毀壞沙門瞿曇。」
時,戒依止大魔軍主白波旬言:「大王莫愁,願聽我語。如是諸龍受此身者,非是沙門瞿曇所化,龍自集㑹一處戲笑作於是身,望得方便害彼釋子。」
魔波旬言:「如是者善,汝可速去聽問彼龍,說何語言,作何方便,可得令彼沙門瞿曇破壞離散?若得碎者,我境界勝,龍宮亦全。」
時,戒依止大魔軍主,前後導從百千萬衆欲往彼山,發於自家乗空而進。爾時,世尊宣揚過去一切諸願,通達顯示究竟無餘,一切聖人現在世者,一切牟尼處所作證,一切衆生教化畢了,一切諸佛眷屬家生,奮迅境界皆已示現。一切菩薩摩訶薩衆,所得壽命一種無差。一切天、龍、夜叉、羅刹、人及非人,得見一切諸佛刹土,光明遍照種種莊嚴心皆歡喜。十方一切餘佛刹中,此刹光明最勝巍巍,福德因縁得此殊勝。餘佛刹中一切五通皆來此刹,供養禮拜釋迦如來。
是時,佛神力故,此娑婆界及十方佛土一切衆生入佛身内,如是神通,諸佛境界三摩提力。彼諸衆生見佛身光,出過十方一切諸佛世界,普皆充滿照曜殊特能蔽餘光。於自坐處作如是說:「釋迦如來不可思議未曽聞見。」彼諸菩薩如是說已,各以種種華香、寳衣、袈裟、瓔珞、種種音樂供養如來,供養畢已無量百千右遶禮拜,悉皆退坐。
時,此大衆,一切天、龍、夜叉、羅刹、阿修羅、迦楼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鳩槃茶、薜荔多、毗舍遮、富單那、迦吒富單那,乃至一切人及非人,亦設種種供養,如前作禮右遶畢,皆退坐如是聽法。
時,戒依止大魔軍主,將領眷屬在於閻浮 地上遊行。爾時,如來在衆中坐,示現常身安然不動。大魔軍主見已念言:「沙門瞿曇示現大身,今復本形在摩伽陀國端坐不異,或能見我大魔軍衆,怖畏失力無復神通。」彼戒依止大魔軍主復作是念:「沙門瞿曇多諸巧慧,或能於我欲生惡心。我今先當到瞿曇所,看彼道術方便因縁,試共談論觀其詐僞。」
時,戒依止大魔軍主,眷屬圍遶。」前至佛所,對如來立。」而說偈言:
「未能度脫於自身,生死海中得出離,
何以誑他衆生類,云我安汝置涅槃?」
爾時,如來荅戒依止大魔軍主,而說偈言:
「我乆越度流轉海,更不生於諸有中,
慈悲愍念諸羣生,是故說於出要道。
汝於往昔無數劫,已發最勝菩提心,
值遇然燈佛世尊,修行布施及持戒。
如是過去億千佛,悉已恭敬曽供養,
當得於此清淨乗,我今決定授汝記。
未來成佛還如我,云何乃說誑衆生?
我今施汝智慧眼,可念前生行本末。
時戒依止魔軍主,即得宿命識往身,
頭陀苦節習於禪,業果福德皆明了。」
時,戒依止大魔軍主聞此偈已,念彼過去福德因縁,對於如來五體布地,眼中淚出,長跪合掌,作如是言:「如來世尊!我大懊惱、我大慚愧,如大癡人,如迷如醉,如著鬼癲,我念過去經一阿僧祇劫,大精進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行六波羅蜜,修習聖道作諸福德,值佛現在種種供養,聽受妙法發弘誓願。乃至迦葉如來法中,有一比丘說聲聞法,有大乗人說菩薩法,我於爾時心錯、口惡謗此說人,言是魔語或魔眷屬,大乗人邊說小乗過。如是惡口說因縁故,我於彼中,迦葉如來不授我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彼惡口罪業因縁,我於彼死魔界中生,受是身來已經五十七億千歳。世尊!我寧更歷六百千年受地獄苦,終不一念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況退於四梵行念?」第一、第二如是懺悔,乃至第三如是懺悔,并餘眷屬亦復如是。「又過去世流轉際中,如是當來於生死海及在地獄,終不暫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佛言:「軍主!善哉,善哉!善男子!若復有人,然於大燈如須彌山,并七寳物於無量世供養諸佛,是福德聚不如有人至心慈悲發菩提心。何以故?發是心者乃至供養十方諸佛,彼過去福此最爲勝。汝善男子!今盡此罪更莫餘念,生死五隂一切有中得導師身。」
爾時,戒依止菩薩摩訶薩,即於坐處得法順忍,從座而起,頭面作禮遶佛三帀,即脫身上無價寳衣真珠瓔珞供養如來。設布施已,說偈問言:
「菩薩云何修諸法?達了一切悉皆空,
觀察世間如水泡,能盡諸有無明縛。
一切惡見性非實,得勝無生順忍心,
常於菩提道中行,能令衆生得解脫。」
「爾時,世尊荅戒依止而說偈言:
「不動如山四種心,智慧之人乃能有,
無量億劫受諸苦,爲愍一切諸衆生。
佛說禁戒堅固持,乃至不破如一點,
一切三世佛正法,具足圓滿悉能行。」
爾時,八萬四千魔軍及戒依止菩薩眷屬,聞戒依止得授記已心大歡喜,即於佛前至心悔過,一切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菩提心名爲三昧順菩提心。得此心已,歡喜踊躍,各各脫衣以用布施,布施已坐。
爾時,波旬見其軍主并及眷屬已歸依佛,心生瞋忿苦惱不安,更大怖畏作如是言:「我今得出沙門腹中,復失眷屬,未知幾人於此得出?作佛弟子有幾人在?速閉城門,莫放一人令其出外,自魔境界安隱住止。」
爾時,世尊更爲彼魔大衆眷屬說三種梵行,所謂衆生攀縁、法攀縁、離攀縁,如虚空眼品中說。
爾時,一切諸天龍王,悉皆集㑹佉羅坻山牟尼聖人處所中住,彼一切龍各見自形,小如銅筯欲動不能,遊行絶望思念奮體,懊惱細身宛轉彼中,不得自在怖畏毛竪,一切相與向難陀、跋難陀王邊,禮拜作如是言:「大王!我龍國土,今者所有蚊䖟螥蠅、毒蟲糞穢種種不淨,皆是瞿曇之所爲也。是故我等皆捨宮宅,來到此間求覓救濟。又不能得離於小身及以怖畏。若能歸依佛世尊者可得免脫。」
是時,難陀、跋難陀龍王,作如是言:「沙門瞿曇多諸方便種種幻術,能内一切娑婆佛刹安置身中。於我龍家亦復化作一切諸惡,令我怖畏來此求救。今者沙門自失勢力,無復方便神通道術,身今如本坐舊座中,豈能救我?如是小身旣造此獄,安置於我皆不得去,何能救濟今無怖畏?一切諸龍繫屬波旬,欲界自在惟有魔力,今可禮拜求出此難,各各還家安隱而住。」
爾時,伊羅婆龍王復作是言:「汝等諸龍莫生懊惱。何以故?沙門瞿曇已能降伏魔之眷屬,群臣人民作於弟子,惟魔王在喪失本心及其神力,云何當能救濟汝等?」
時,諸龍王聞伊羅婆如是說已,或有禮拜四天王者,或有禮拜帝釋天者,或有禮拜須夜摩天,或有禮拜那兠率陀,或有禮拜化樂天者,或有禮拜他化自在,或有禮拜大梵天者。
爾時,娑伽羅龍王,復語一切諸龍王言:「汝等不見彼諸天王、人及非人聖賢雜類,禮拜供養沙門瞿曇而歸依耶?」爾時,諸龍即復歸依其餘仙聖。
時彼山頂有六聖人:第一名蘇尸摩,第二名那籌,第三名阿收求多,第四名毗梨呵,第五名婆揭蒲,第六名殊致阿羅娑 。彼一切龍,或有歸於蘇尸摩邊禮拜者,或有歸依於那籌者,或有禮拜阿𠬧求多,或有禮拜毗梨呵者,或有歸依婆揭蒲者,或有歸依殊致羅娑。彼一切龍,皆悉歸命此六聖人請求救濟。是六聖人得五神通,悉各在於雪山邊住。
彼五聖人皆在殊致羅娑菩薩摩訶薩大聖人所,聽於正法。時,殊致羅娑菩薩,亦以種種無量言辭,讃歎釋迦如來神德。時,五聖人悉聞一切龍王哭聲,求乞救濟。聞已即起,白殊致羅娑菩薩摩訶薩言:「大德,頗聞彼龍啼哭、號咷 、求救聲不?」
荅言:「已聞。」
「大士!今聖人處,一切諸龍大懊惱心,我等聞知尚欲往救,況大德乎!惟願慈悲往至彼所,救一切龍與其解脫。」
時,殊致羅娑大聖人言:「汝等可往,我未及去。所以者何?此中大天、龍王、夜叉,百千萬衆今對我坐,問離障礙四梵行法,彼心歡喜聽我所說。」
時,五聖人禮彼殊致羅娑大士三帀遶已,以神通力飛騰虚空,到佉羅坁大山頂頭牟尼聖人處所。
爾時,彼處一切龍王,見五聖人心生歡喜,恭敬禮拜作如是言:「汝等大仙福德之人,智慧方便一切莊嚴,於苦惱中已到彼岸,願救濟我出惡獄中令得解脫。」
彼五聖人如是荅言:「我等不能救濟汝等。所以者何?現今雪山有大菩薩名殊致羅娑,諸聖人中最大智慧、大解方便,彼菩薩能與汝解脫,汝可一心求哀勸請。」
諸龍聞已,如是異身同共合掌,遥向殊致羅娑聖人,恭敬禮拜皆唱是言:「大德聖人!願救濟我,願憐愍我。」
爾時,殊致羅娑菩薩摩訶薩,聞彼龍王唱救濟聲,即與大天、緊那羅等,夜叉、羅刹百千萬人前後圍遶,以神通力發於雪山乗空而往,到佉羅坻山頂。時,諸龍王見彼聖人,各各恭敬合掌禮拜,一心同聲作如是言:「大仙聖人願救濟我,於此獄中與我解脫,令我自身及以眷屬,安隱還家離諸苦惱。」
爾時,殊致羅娑菩薩善解方便知世因縁,欲爲諸龍說星宿法:「星宿法者,各有度數和合時節,合時則易,不合則難。時節未合不得解脫,諦聽次第,我當爲汝分别解說。
「今此月者名奢婆拏,星宿名爲富那婆藪,富那婆藪屬此五月,此月復繋屬於日天。汝諸龍王,與此星辰時未和合。」
爾時,娑伽羅龍王白殊致羅娑菩薩言:「大士,是星宿者本誰所說?誰作大星?誰作小星?誰作日月?何日之中?何星在先?於虚空中復誰安置三十日月、十二月年?云何爲時?繋屬何處、姓何字誰?何善何惡、何食何施?若爲是晝,若爲是夜,日月星宿復若爲行,何者名爲月初一日、何者滿月?若爲時節,若爲行度,一一各幾?復若爲停、幾許時行?何者是輕、何者是重?何者是合、何者非合?云何力多、云何力少?云何名爲日前後行?上行幾影、下行幾影?影有幾步名曰爲轉初轉?云何月北月南?云何次第?大士!汝於諸聖第一最尊,願愍我龍具足解說,我等聞已脫苦奉行。」
爾時,殊致羅娑菩薩告諸龍言:「大王!過去世時,此賢劫初有一大城名曰瞻波,彼中人民和合熾盛。有一天子名大三摩名,端正少雙,才智聦明,正法行化,常樂寂靜不著世榮,爲諸人民之所宗仰,恭敬禮拜而侍衛之。彼三摩多,清淨慈悲,愍念衆生猶如赤子,不樂愛染常自潔身。王有夫人,多貪色欲,王旣不幸無處遂心,曽於一時遊戲園苑,獨在林下止息自娛,見驢合群根相出現,欲心發動脫衣就之,驢見即交遂成胎藏。月滿生子頭耳口眼悉皆似驢,惟身類人而復麤澀,騣毛被體與畜無殊。夫人見之心驚怖畏,即便委棄投於屏中,以福力故處空不墜。
「時有羅刹婦名曰驢神,見兒不汙念言:『福子。』遂於空中接取洗持,將往雪山乳哺畜養,猶如己子等無有異。及至長成敎服仙藥,與天童子日夜共遊。
復有大天亦來愛護此兒,飲食甘果藥草身體轉異,福德莊嚴大光照耀,如是天衆同共稱美,號爲佉盧虱吒 大仙聖人。以是因縁,彼雪山中并及餘處,悉皆化生種種好華、種種好果、種種好藥、種種好香、種種清流、種種和鳥,在所行住並皆豐盈,以此藥果資益因縁,其餘形容麤相悉轉身體端正,惟脣似驢,是故名爲驢脣仙人。
「是驢仙人學於聖法,經六萬年翹 於一腳,日夜不下無有勌 心。天見大仙如是苦行,時諸梵衆及帝釋天,并餘上方欲色界等,和合悉來禮拜供養,乃至龍衆、修羅、夜叉一切雲集,所有仙聖修梵行人,皆來到此驢聖人邊。種種供奉讃歎稱揚:『如是苦行生來未覩。』設供養已,合掌問言:『大仙聖人欲求何等?惟願爲我諸天說之,若我力能即當相與,終不悋惜。』
「爾時,驢脣聞是語已,内心慶幸,荅諸天言:『必能稱我情所求者,今當略說。我念宿命,過去劫時見虚空中有諸列宿日月五星,晝夜運行各守常度,爲於天下而作照明。我欲了知分别識解,愍暗暝故不憚劬勞。此賢劫初無如是事,汝等一切諸天龍神憐我故來,願說星辰日月法用,猶如過去置立安施,造作便宜善惡好𨢄,如我所願具足說之。』
「一切天言:『大德仙人!此事甚深非我境界。若爲憐愍一切衆生,如過去時願速自說。』
大乗大方等日藏經卷第七
音釋:
1、懊惱:懊:烏皓切(ao3),懊惱:有所恨痛也。
2、欠呿:欠:去劒切(qian4),呿:丘加切(qie1)。欠呿:謂:氣擁滯,欠呿而解也。
3、歔:朽居切(xu1),出氣也。
4、喘息: 喘:昌沇切(chuan3),疾息也。
5、𢱢:素各切(suo),取现代读音(suo3),摸𢱢也。
6、揩:口皆切(qie1),拭也。
7、鉀:古洽切(jia),取现代读音(jia3),鎧钾也。
8、阿羅娑:光味。
9、號咷:號:胡刀切(hao2),咷:徒刀切(tao2)。號咷:哭聲也。
10、佉盧虱吒:隋言驢脣。
11、翹:渠堯切(qiao2),舉也。
12、勌:逵眷切(juan4),勞也。
西安任闻新携全家供养此经一卷
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