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須彌藏經卷上
髙齊那連提耶舎共法智 譯
聲聞品第一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佉羅帝山,依牟尼仙住處,與大聲聞衆過出衆數,一切皆是佛大弟子;與大菩薩衆無量無邊,悉從十方諸佛世界而來集㑹,次第究竟梵翼記分。
爾時,衆中去佛不逺有功德天住於佛前,爲聽法故即從座起,合掌向佛,而白佛言:「大德婆伽婆!有諸菩薩以施福船筏渡生死海。何以故?此佛世界五濁極穢,多有衆生功德智慧悉皆減少。以是因縁故,菩薩摩訶薩於此衆生起大悲心。又此衆生說無因輪,資財乏短,勤苦追求而不能得。此諸菩薩若不行施,不能化彼罪惡衆生。是故諸菩薩作如是念:『我今被檀度鎧起大精進,汎施船【舟+發】越生死海。』是諸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福德之事,令入諸佛無上大海,乃至獲得最上灌頂法王之位。
「世尊!復有衆生計存常見,廣乏資財,苦身求索亦不能得。菩薩若不修行戒施,則不成熟彼諸衆生。是故菩薩摩訶薩於計常衆生起大悲心,復作是念:『我當化彼計常衆生,我以如是持戒鎧【舟+發】,欲度生死大海。』乃至得受灌頂法王之位。是諸菩薩以持戒福事行及十善道,成熟衆生令入無上諸佛大海,乃至安置灌頂法王之位。
「世尊!此復有衆生行十善道而不清淨,於殺盜婬乃至貪瞋等身,見衆生福德智慧減少故資財乏短,勤苦追求亦不能得,彼諸衆生若不以出家清淨戒無以成熟。是故菩薩摩訶薩,於彼殺、盜、婬、妄語、兩舌、惡口、绮語、貪瞋等身見惡行衆生所,起大悲心,以無常方便,令諸衆生入佛法中,以出家戒成熟衆生。此即是我忍進鉀 胄。是出家戒,即爲船【舟+發】度生死海。以是縁故,菩薩摩訶薩以持戒福德及無常方便,教化成熟出家律儀戒衆生。彼菩薩以是業故,乃至令入無上諸佛大海,乃至安置灌頂法王之位,菩薩摩訶薩便自能入無上諸佛大海。」爾時,功德天白佛言:「大德婆伽婆!云何菩薩摩訶薩,最初修學禪波羅蜜本業,學已知諸禪分,能出欲界斷除五支成就五支,於四神足遊戲神通,善能徃詣一切佛刹迅疾如電,於一切佛所供養聽法,爲竭衆生三種道故。何等爲三?謂業道、煩惱道、苦道,满足禪波羅蜜。云何满足禪波羅蜜?具足六波羅蜜。满足六波羅蜜已,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善哉,善哉!清淨智!汝清淨智!於此法中以爲疲勞满此法行,爲衆生故,能於如來、應、正遍知所,問於此義。汝清淨智!當至心聽,善思念之,我今爲汝分别演說。」
功德天言:「如是,世尊!我當聽受,唯願說之。」
於是,世尊告功德天言:「清淨智!如汝所問。云何菩薩摩訶薩最初修學禪波羅蜜本業,學已知於禪分能過欲界,除斷五支成就五支,於四神足遊戲神通,善能徃詣一切佛刹迅疾如電,於一切佛所供養聽法,爲竭衆生三種道故。何等爲三?謂業道、煩惱道、苦道。能生修道所作福事,满足禪波羅蜜。禪波羅蜜满足故,具足六波羅蜜。满足六波羅蜜已,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清淨智!此菩薩摩訶薩初修禪定,於一切出入息相係心縁念。彼菩薩摩訶薩以不亂心出息入息。隨入息觸心,彼入息觸心者名爲覺。隨出息觸心,隨出息觸心者名爲觀。乃至喜樂一心不亂心,將出欲界離於覺觀,斷除貪欲及瞋恚蓋,伏一切惡法,得於初禪有覺有觀。彼時即有如是相起,一切身分悉皆震動充遍於身。若菩薩増上勇猛,繫念專住,彼時便能滅於覺觀,喜樂一心得第二禪。爲除喜過精勤不止,旣滅喜已得第三禪樂。菩薩爾時其身適樂,猶如煗乳以灌身體,得希有樂如天身想。彼得成就如是勝樂,於三寳中得増上信心。復作是念:『我爲利益一切衆生,被服大鎧勤修禪定,我今應捨身樂。』
「彼菩薩摩訶薩止出入息,捨相續攀縁心,繫意鼻端,於出入息住心觀察。又觀彼心刹那散壞,知生知滅。又知彼心刹那相應散壞無生,如水中月、如光影、如陽燄、如電,心意識一切隂界入知已。是故棄捨身樂,思念彼法生滅,入第四禪。
「爾時,即有如是相起,菩薩雖復閉目,如大日光照見明了。彼菩薩作是念:『以此攀縁光明相故,一切衆生隂、界、入不斷増長熾然,我今應當心念止於攀縁光明。』彼復於此以滅方便捨受想思觸憶集生滅,入勝清淨善寂滅城,住止身口意業。彼菩薩還從定起,取出入息相,觀觸念想還入空定。從空定起,復觀出入息生滅攀縁相,便入無願三昧。從無願三昧起,見出入息寂滅,住無相定。如是則能修满四念處乃至三解脫門。
「彼菩薩以觀出入息生滅,觀於滅故修四正勤满足。彼菩薩以觀出入息出没相,便能具修满四神足。彼觀出入息故,即能散壞其身猶如䆫塵。爾時,即得修满五根,以出入息出没方便,觀察三行,如是便能修满五力。彼以除出入息受相方便,觀察除寂滅,如是修七菩提分满足。彼以出入息風方便念,散壞一切大地界及一切色悉皆無餘。彼無有相、無有語言、無有狀貌、無有假名,三行寂靜極寂靜寂滅,得無縁三昧。此如是名遊戲禪定禪波羅蜜本業。諸菩薩摩訶薩共一切聲聞辟支佛禪本業。若住於此,以下精進或證須陁洹果或斯陁含果、阿那含果,或乃至住阿羅漢果,若菩薩堅固精進大悲心,顧念一切衆生,無量福德智慧聚爲之疲勞。彼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禪本業遊戲三昧方便安住,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墮聲聞決定聚中,不捨禪定本業大鎧。彼菩薩摩訶薩满足禪波羅蜜,满足禪波羅蜜已,便能满足六波羅蜜。
「清淨智!乃至若國土中,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趣聲聞乗、欲趣縁覺乗、或趣大乗,或善男子、善女人,於如是禪本業遊戲三昧係念思惟者,隨所住處,彼國土一切天王常善守護、一切龍王、一切夜叉王、一切阿脩羅王、一切緊那羅王、一切摩睺羅伽王、一切餓鬼王、一切毗舎闍王、一切羅刹王等,當善護彼國。
「若國土中有如是禪相應福田住者,彼國土彼刹利王,得十種可愛樂法。何等爲十?一者、安隱滅一切患;二者、長命;三者、得上妙色;四者、皮膚鮮輭;五者、支節可愛;六者、得善眷屬;七者、能修善業;八者、繫念慈悲方便;九者、恒與名稱福器相應;十者、命終生於天上。是爲十。
「又彼國土復得成就十種殊勝利益。何等爲十?一者、不爲自賊、他賊之所劫害;二者、亦無惡賊、毒獸、蚊䖟、蝗蟲等;三者、無有旱潦,及非時風雨、寒熱等觸;四者、土地平正,無諸丘墟谿澗嶮壙;五者、彼國一切種子、五榖、諸藥、草木、叢林、蓊蔚茂盛,無諸辛苦澁惡等味華果;六者、無諸惡聲、闘諍、反逆、饑饉、病患及非時死;七者、彼國衆生長命端正適樂豐盈,無穢濁心,遊戲快樂,如法修行生於天上;八者、其國土中諸福田器之所依住,愛樂隨順禪定三昧;九者、彼國衆生飲食所須悉皆無乏,上妙可愛資成四大,稱順根性増長無違;十者、其土人民勇健強記,有慈悲心命終生天。清淨智!此十種法善能莊嚴於彼國土。
「清淨智!此菩薩摩訶薩以業障礙捨離大乗,住聲聞地違化衆生,此是聲聞禪波羅蜜遊戲三昧,聲聞以此了知满足禪分,出三界窟宅及諸有縛,斷除五支成就五支,越過三界住無學地,遊戲神通到八解脫禪定彼岸,一劫修行,得爲一切諸佛之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彼雖如是,猶故不能徃諸佛土供養諸佛從佛聽法,亦復不能乾竭衆生三種道。若能如是遊戲三昧者,隨其所住國土,獲得如上大功德利。」
菩薩禪品第二
爾時,佛告功德天言:「清淨智!云何菩薩摩訶薩不共一切聲聞、辟支佛禪波羅蜜本業差别满足?若菩薩摩訶薩满足禪波羅蜜已,便能满足餘五波羅蜜。
「清淨智!此菩薩摩訶薩於一切出入息中及五受隂,觀其生滅,旣觀察已消竭渴愛,不墮聲聞決定聚中。於四神足遊戲神通,善能徃詣一切佛刹迅疾如電,於諸佛所供養聽法,乾竭一切衆生三道,謂煩惱道、業道、苦道。雖出欲界而不捨欲界,爲化衆生故現生諸趣,不爲胎染,斷除衆生煩惱羅網,然於衆生而無所得。
「清淨智!此菩薩摩訶薩隨出入息各各别觀,但新非故如實了知,如是出入息中色受隂如實了知,受想行隂亦如實了知,如是出入息中識受隂如實了知,於出息異入息異,知出息異知入息異,知入息異中受想思觸念,知出息異中受想思觸念亦如是,入息受時非出息受,出息受時非入息受。
「如是三有輪轉,受想思觸念因縁故相續不斷,漂生死海而不能渡,數數生老死已還生,不能如實覺知此法,不能如實出彼生死,於出入息不能如實覺察。
「復次,如是出入息,於九瘡門出入徃來,如是九十九那由他百千毛孔門,一切皆悉息出息入,而於九十九那由他百千毛孔不増不減,不能覺知非過去非未來、非初非中非後,不知住不知出。
「復作是念:『我今一切毛孔出息入息生滅方便,應與生滅相相應住。』是菩薩摩訶薩隨九瘡門出息入息生滅觀察,如是九十九那由他百千毛孔門,一一毛孔中觀察出入息生滅,觀察出入息生滅相應住。若菩薩欲觀毛孔小相,但見毛端息從徃來,即能見小。若欲見大,便能得見如芥子許。若欲得見如菴摩勒果許,即能得見。若欲得見頻螺果許,亦即能見。若欲得見一由旬千由旬乃至一四天下,一一毛孔而觀察之,隨欲見廣即能見廣。
「彼時菩薩作如是念:『衆生以眼迷惑,繫縛生死相續不斷,漂生死流受種種苦。』彼菩薩復作是念:『我今棄捨一切色想,已得無言三昧,非諸聲聞、辟支佛地。於彼地界亦無所得,水界、火界、風界、虚空界、識界亦無所得,不得隂界入,非前際非後際,非此世非他世,非善業報非惡業報,非生非滅,非有煩惱非離煩惱,無有所得。』菩薩如是住寂滅住。彼若欲得於無量劫於此一切法無語言空三昧若住若加,菩薩如是自智加持三昧力故,便能於此一切法無語言空三昧無量劫住,亦能满足六波羅蜜,爲成就衆生因縁故。
「清淨智!如是地藏菩薩摩訶薩於此一切法無語言空三昧到自在彼岸,是菩薩若欲入此三昧時,以福德智慧力,爲成熟衆生故。先作是願,乃至我未出三昧已來,於此時中欲令此國土境界及四天下,此佛世界一切衆生諸有所須資生之具,隨其相貌隨其多少隨其所樂,所謂飲食、衣服、卧具、瓔珞莊嚴之具,園林屋宅形色狀貌支節身分,可愛色聲香味觸等,欲見如是等事。是時,菩薩便入此三昧。菩薩入此三昧已,隨其時節,於此佛世界四天下一切衆生,如上所說所須之具便得充足。或復作是念:『隨我住定時節逺近,隨諸衆生多少分齊,欲除衆生身心之病,謂風黄飲等分之病,或人、非人所作,如是欲滅貪瞋癡等煩惱諸病,及滅十不善業令住十善業道中。』便即入此三昧。彼菩薩摩訶薩隨其住定時節乆近,隨其所爲多少衆生,如上所說身心病苦悉皆除滅。
「又菩薩復作是願:『隨我住定時節已來,欲滅地獄種種諸苦,畜生之中互相殘食等苦,閻魔羅界飢渴等苦,及寒熱苦,怨憎㑹苦,愛别離苦,求不得苦,隨願分齊。令諸衆生離一切苦惱及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令諸衆生慈心相向,生利益心、不動心、無怨心、無諍心、無闘訟心、哀愍心,乃至禪正受善住心、不迷惑心,及滅衆生愚惑之心。又滅衆生常見斷見及諸見聚,於三寳所恭敬供養生希有心,令諸衆生離四顚倒住四不顚倒。於四聖諦及第一義諦,心善安住。』如是菩薩福德智慧善巧方便力之所加持,菩薩爾時爲化衆生因縁故欲入三昧,乃至未出三昧已來,令此國土及閻浮提四天下,乃至此一佛刹所有衆生,隨其分齊安樂之事,如上所說欲令獲得,然後入於無語言一切法空三昧。
「彼菩薩摩訶薩入此三昧時間,乃至佛刹隨所要期衆生分齊,彼菩薩以福德智慧三昧力故,隨住定時,如上所說種種資生及諸樂具,乃至未出定來,令諸衆生悉皆獲得。彼菩薩入此定時,無有身苦心苦亦無飢渴,火不能燒水不能漂,乃至劫火所不能害,及以劫水亦不能爛,不爲風灾之所散壞。
「又復不爲疫病饑饉刀兵等劫盡其命根,欲取滅度隨意自在;又人非人毒風暴熱不能侵惱。又彼菩薩在定未起,隨其所念,欲令無量佛刹入一微塵;又復十方國土一切諸佛及大菩薩聲聞眷屬,於一爪甲悉能得見令無遺餘;又令一切衆生入一毛孔,而彼衆生於自境界悉見如故;又十方世界無量佛刹所有諸風,菩薩悉令入一毛端,隨風境界遊行虚空,廣陿 去來無諸障礙,於彼毛端亦無増減如本不異;又十方一切諸佛世界所有水界,菩薩能令入一豆𥢶,隨水廣陿流注徃來亦無障礙,於彼豆𥢶而無増減。又彼菩薩不復處胎,除自願力,不生惡趣、不受女形、不生下劣,諸根具足終不缺減,身口意行無有過失,亦不生於無佛世界,除自願力爲化衆生。是菩薩常不逺離見佛聞法供侍衆僧,亦不逺離福德智慧無畏方便教化衆生,乃至入於無上涅槃。
「如是,清淨智!彼菩薩摩訶薩被於如是大堅固鎧,最初修習禪波羅蜜本業,能過欲界了知禪分,斷除五支成就五支,乃至遊戲於四神足。善能徃詣一切佛刹迅疾如電,供養一切諸佛聽聞正法,乾竭衆生所有三道,所謂煩惱道、業道、苦道。如是,清淨智!菩薩摩訶薩满足禪波羅蜜已,便能满足六波羅蜜,满足六波羅蜜已,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說是禪波羅蜜本業時,於彼衆中,五萬衆生曽於過去修行此法,是故今得無生法忍;八萬四千菩薩得首楞嚴三昧;九萬九千菩薩得满足禪波羅蜜;無量無邊衆生發未曽發無上菩提心,發是心已住不退轉地。
滅非時風雨品第三
於時,地藏菩薩摩訶薩告功德天言:「清淨智!汝今當觀此四天下端嚴殊妙,一切菩薩所應供養憶念守護,於其長夜應當恭敬。今釋迦牟尼佛集一切菩薩摩訶薩故,顯示一切菩提道行不退轉輪,究竟善巧方便佛灌頂地,乃至汝行檀波羅蜜,满足最上不退轉行。若汝於如是最上福田,以諸飲食而修供養,以此精勤速能满足六波羅蜜,满足六波羅蜜已,則能究竟安住一切種智。」
時功德天作如是言:「如是,如是。如仁者所說,唯願聽我說本因縁。我念徃昔過無量劫,我共釋迦牟尼佛修菩薩行同發誓願:『汝若能得成無上道時,願我於彼四天下中到功德處,得功德處已,於一切衆生中,隨其所須衣食之具悉皆給與。』
「仁者善聽,於過去世過無量劫。彼時有佛,號因陁羅幢相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人壽千歳。彼時有優婆塞名光無垢德,聦慧調柔多聞無畏,爲四衆說法,衆所歸伏多有眷屬。彼有長子名無垢德,即以偈頌問其父曰:
「『父今何故,勤心不下,
捨其事業,及自身命。
爲護衆生,勇猛増勤,
何故此身,不取滅度?』
「爾時,光無垢德復以偈頌而報子言:
「『吾見世苦,極迷衆生,
生老病死,之所逼迫。
煩惱火熾,沉流惡道,
故我勇猛,欲滅彼火。
又智減少,不見未來,
墮生死河,極重惡處。
對於惡道,迷失正路,
爲救度彼,故我修行。
又不能成,布施調攝,
而常逺離,人天安樂,
於善知識,常相乖背。
願示衆生,出世要路。
煩惱獄中,常繫衆生,
無有眼目,復無救者,
執著惡見,噉食血肉,
爲除彼故。故我修行。
我於衆生,如是悲念,
爲一一人,住阿鼻獄,
具受種種,尤劇苦惱;
如爲一人,衆多亦然。
我不樂求,聲聞智慧,
及縁覺智,亦不願求;
唯求無上,最勝智慧。
子今當知,我行勝道,
乃至無量,恒河沙數,
苦惱衆生,未脫苦來,
爲欲度彼,諸衆生故,
我終不取,菩提正覺。
汝今當知,亦應如是,
於諸衆生,常應起悲,
應常勇猛,修行善法。
以此迴向,無上聖道。
煩惱火中,救脫衆生,
汝應勇猛,何極苦惱?
應當修行,布施調柔,
得成佛道,無有疑也。
若我得成,無上菩提,
汝於衆生,給施飲食。
我時授汝,勝菩提記,
汝當安住,堅固誓願。』」
爾時,功德天語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於爾時於因陁羅幢相王佛所,作如是願:『乃至我住世間隨其乆近,種種精勤難行苦行,布施調伏,禁攝放逸及諸禪定,營助衆事多聞捨行,皆悉修習,所有種種難捨能捨。如是我父於當來世人壽百歲煩惱怨諍穢濁迷惑惡世界中,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彼國中現爲功德主。於釋迦牟尼佛境界衆生及其眷屬,得施無上衣服飲食資身之具。即於釋迦牟尼佛前,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彼土衆生暴惡麤獷無慈愍心,亦無反復惡行惡心,成就如是種種諸惡,風雨不時或復旱潦,寒熱不調作諸灾變,衆生所有諸華果實,五榖藥草及諸美味,悉皆殄滅奪其精氣,衆生資産皆悉衰耗而作闇㝠。願我爾時於彼衆生福德加被,智慧威力,悉令遮止生其信心。又令衆生資生不乏,不令行惡,増長善法,佛所應度受化衆生,紹三寳性使不斷絶,勢力増盛。又令我得依報自在,教化衆生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今佛前所發誓願,於未來世得满足者,唯願印可,賜言善哉。』
「爾時,因陁羅幢相王佛即便印可讃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願必得满足。又,善男子!我當施汝作世水宅心陁羅尼,汝以此陁羅尼心能成就衆多衆生,又令無量衆生豐足資生果報無乏,又能度於煩惱暴流。即說呪曰:
「『多地耶他 闍藍婆 摩訶闍藍婆 阿奴呵闍藍婆 娑囉闍藍婆 郁伽闍藍婆 夜叉毗梨闍藍婆 那伽毗梨闍藍婆優羅伽毗梨 闍藍婆阿薩帝鼻梨闍藍婆 阿輸婆比 利闍藍婆 摩嗟比 梨闍藍婆 曼厨迦比梨闍藍婆 佉目羅比梨闍藍婆 崩起比梨闍藍婆阿摩比梨闍藍婆 蘇脂目佉闍藍婆 婆摩囉婆摩囉闍藍婆 摩囉比闍迦荼鉢多囉布䟽波頗藍婆 素叉梨牛婆素逹摩耶若 比利使致搔醯藍婆 伽苫歩 羅婆窮 窮婆羅窮頻頭窮 婆羅闍比 娑婆呵』
「『是陁羅尼句,若爲他人及自己身,稱其名號爲誦此陁羅尼,一切怖畏、一切殃禍悉皆消滅。善男子!此作世水宅心陁羅尼,汝若以此心陁羅尼,便能成就衆多衆生。』
「汝善男子!我昔於彼因陁羅幢相王佛所,受持此作世水宅心陁羅尼,於彼佛所種種供養,持戒多聞布施精勤。從是以來,復於十千佛所増進如是願行。以此善根,今於賢劫中得大功德處,念猶不堪成此大業。何以故?從昔以來無量惡龍及夜叉、羅刹、阿脩羅、鳩槃荼、餓鬼、毗舎遮等出生世間,於諸衆生毒惡凶暴無信無悲,無慈愍心行於惡法,非時風雨旱潦灾雹,寒熱不調種種反逆,自軍他軍怨憎闘諍,熱風暴起不顧來世。
「是諸衆生於彼過去諸佛之所加持作世水宅心陁羅尼,不生信樂。彼惡衆生不信樂故,於諸種子芽莖枝葉華果美味五榖藥草及諸資生,破滅毀壞奪其精氣。於諸地味放毒氣吹,以是毒氣令其地味雜毒澀惡,雜病垢膩臭穢無味,令此大地作如是等,由是因縁衆生不樂。若依地味衆生食此種子、芽莖、枝葉、華果、諸味、五榖、藥草資身之具者,便生惡心剛礦毒惡。於諸衆生無悲愍心不顧後世,爲諸病所逼身色麤惡,種種煩惱諸苦所害,具足惡見住邪歸依。於三寳所不生信樂尊重恭敬希有之心,乃至禽獸亦復執於種種惡見,迷失本道,諂曲無實但有口言。彼諸衆生於三寳中身口心意違失善法,破戒比丘不能禁攝。於彼持戒任放相應,辯才大德諸比丘所常生逺離不能親近,罵詈毀謗輕弄惱亂稱揚其過,逺離慚愧離十善道,心不愛樂一切善行,起逺離心。
「爾時衆生逺離福智,壽命短促趣向惡道,是故我今於彼衆生,不能令其豐足所須,亦復不能成熟衆生。汝於今者是大丈夫,於正法中而得自在智慧善巧。又汝已度一切三昧陁羅尼忍,善能觀察智慧彼岸,慈悲莊嚴通智彼岸汝悉已度。又汝於彼諸菩薩中爲最勝幢,已能成就一切衆生,汝今爲我應當於此四天下中起悲愍心自智觀察,云何能令此四天下諸惡毒龍、夜叉、羅刹、阿脩羅、鳩槃荼、餓鬼、毗舎遮、迦吒冨單那等,一切惡鬼皆悉降伏,風雨順時水旱調適,秋實豐茂寒温和平?以是因縁,令諸地味増長勢力氣味香美,食用無患増益念力,色貌充潤甚可愛樂,稱意之事皆出於世,依此大地諸衆生等,食用無過増長念力如上所說。」
爾時,地藏菩薩告功德天言:「清淨智!我今能令此佛刹土所有四大普徧無餘悉能令變爲天飲食,使諸衆生於百千劫食不能盡。何以故?但此衆生薄福德故所不能食,於此勝報非其應器。
「清淨智!我又能令此娑婆佛刹變爲天宫及天卧具,莊嚴衣服香華果𣗳,種種音聲衆妙妓樂,衆寳莊嚴悉能爲作。此諸衆生逺離福德,又非其器不堪受用,唯除如來、應、正徧知,十住菩薩及住首楞嚴三昧得自在者,乃能受用。
「清淨智!又我能令一切衆生置第四禪,令無有餘,豈可不能降伏毒龍冨單那等?又,我不應佛未聽許而現神變。譬如轉輪聖王主兵藏臣,不奉王教而發四兵無有是處。如是菩薩悉是佛子,從佛心生,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是故一切諸菩薩等,無有不請如來而現神變。
「清淨智!復有陁羅尼輪,名水風摩尼宫集一切呪術章句,建立一切三世諸佛三寳之性。清淨智!汝今可問如來水風摩尼宫大陁羅尼輪集一切呪術章句,若佛說者我亦隨喜。汝等若能受持此陁羅尼者,一切所願皆悉满足。」
爾時,大功德天女與大辯天女、大堅固天女、作光大天女、可喜天女、安隱天女、多摩羅堅固天女、明星主天女、奢摩天女、頗梨天女,如是等上首天女,八萬四千那由他,百千大衆前後圍遶,從座而起合掌向佛。時功德天女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能滅極惡濁煩惱,離垢無垢清淨行,
我等渴仰陁羅尼,唯願演說緫持輪。
牟尼說寂無穢濁,三寳熾然最勝句,
令脩羅等得淨心,増長地味無毒惡。
能除寒熱暴風雨,願說守護奪精氣,
令食榖藥果味等,强記除患修善行。
滅除毒害諸惡見,歸信最勝無上法,
或奪精氣多煩惱,云何教化此衆生?
此諸天等於牟尼,希求最上甚深妙,
顯示趣向菩提道,令諸衆生入大乗。
大衆雲集果願满,十方菩薩讃佛德,
云何降伏諸惡龍?雨澤調適苗稼茂。」
爾時,佛告功德天言:「清淨智!此大陁羅尼諸佛如來時乃說之,如來今於大衆㑹前而自要誓,此水風摩尼宫陁羅尼輪,一切十方三世諸佛之所加持,今當顯示。一切十方諸來菩薩得聞此者,彼諸菩薩能住十方無佛國土五濁世中,能顯示此水風摩尼宫陁羅尼輪,以此陁羅尼力故,其國所有非時風熱寒温旱潦悉皆除滅。由此陁羅尼故,令彼毒惡無慈愍衆生不顧來世,謂天、龍、夜叉、羅刹、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鳩槃荼、餓鬼、毗舎遮、富單那、迦吒富單那、人、非人等,乃至禽獸得信樂心柔和輭善,念力善巧樂求正法,護持正法紹三寳種。
「以此陁羅尼力故,彼佛刹土所有衆生,増長壽命、増長身色、増長五榖、増長資生、増長安樂、増長無患、増長名譽、増長持戒、増長多聞、増長布施、増長慈悲、増長智慧、増長方便、増長三昧、増長陁羅尼、増長地觀、増長樂出世、増長化衆生、増長入大乗、増長勝願、増長地地轉入、増長觀察隂界入、増長慚愧、増長攝功德莊嚴佛土、増長六波羅蜜行、増長一切十方諸佛常所護念、増長值遇佛一切菩薩善友、増長遊戲神足、増長壞一切煩惱不令増長、増長神通渡於彼岸,不令退減一切善法乃至無上涅槃。」
即說呪曰:
「多地他 蘇婆羅 婆羅底 那耶婆羅底 制沙吒 婆羅底 阿那婆羅底 奢婆多曷 囉婆羅底 奢囉拏婆羅底 鳩牟尼婆羅底 珊支囉婆羅底 制陁娑羅婆羅底 娑羅婆羅底 娑羅鉢利訶利 娑羅婆羅多 鉢利訶利 那耶鉢利訶利 婢毗迦鉢利訶利耶若鉢利訶利 蘇婆羅鉢利訶利頻頭鉢利訶利 闍羅鉢利訶利 憩多羅鉢利訶利 特叉鉢利訶利 珊尼摩鉢利訶利 蘇婆婆鉢提犁 劬摩耶婆 末陁索谿 阿那耶波盧誓 迷羅跋迷 阿羅那求師佉羅毗闍鞞 那羅延拏婢諶林鞞 憂羅伽阿尼彌簁 宫闍囉婆胡迷 訶闍債鞞 羯摩毗羅犁 舎羅摩拏娑離犁 佉曷羅伽奢迷 阿斯那迷 阿耆尼鉢底利 能求躭鼻犁婆耶遮婆留尼 犍咃債鞞犁釋迦羅是若移 阿那鵄提 帝利 那耶 娜尼利帝利耶頭婆佛阿訶地子瑟癡帝 莎婆訶
「使此國天子及其眷屬悉皆吉祥莎呵
「那羅延拏 尼羅移莎呵 斫迦囉吠多迦羅迷 莎婆呵」
說此水風摩尼宫陁羅尼輪一切呪術章句時,一切佛刹所有大地六種震動。諸來大衆戰慄不安,心驚恐怖同聲唱言:「南無南無佛陁耶。」
爾時,佛告功德天言:「清淨智!汝以此水風摩尼宫陁羅尼輪力,能除一切闘諍,一切毒害夜叉羅刹脩羅惡龍,乃至人非人等及諸禽獸,一切非時風熱寒冷灾雲旱潦等過,悉皆消滅。
「清淨智!此陁羅尼能令五榖悉皆成好,令諸衆生増益壽命,増長果報,乃至増長一切善法,未入無上涅槃已來不令失壞。若聞此陁羅尼,受持讀誦如說行者,彼人必定趣於涅槃安住三界。」
爾時,地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亦欲說磨刀大陁羅尼,以此陁羅尼力,令一切衆果報所須及以地味悉無減損,無能毀奪地之精氣。又亦無能放毒氣者,亦復無能壞其美味,不能令其變爲澁惡,亦復不能令其隱没,亦復不能令此大地不生五榖芽莖枝葉花果藥草,亦復不能奪其精氣。
「又復不令有其毒氣,亦不乾枯,又不澁惡,不令不熟寒熱不傷,食用無障食已無毒。若食有毒能令食者腹痛吐下,身心逼惱支體攣 縮,熱病顚狂心亂失念,共相劫奪闘諍,殺生偷盜乃至邪見。是諸衆生常與如上惡法相應,所謂若天、或龍、或夜叉、羅刹、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鳩槃荼、乾闥婆、餓鬼、毗舎遮、或冨單那、或迦吒冨單那、或人、或非人,於諸衆生不能惱害。
「多地他 那鼻 摩訶那鼻 初何囉那鞞 阿鼻具那鞞 僧輸沙拏那鞞 鼻何囉闍佉鞞 阿婆囉牟尼 多嚧那胡嚧醯 那他 鉢帝利 闍婆徒迷 魔囉娑帝 帝弭羅鉢帝利 蹇荼 涅利何隸 斫初婆嘶 佉拏毗迷踦帝都裔 莎波呵 鴦求囉踦 莎波呵 布䟽簸耶迷 莎波呵 頗羅債鞞 莎波呵 薩智耶都裔 莎波呵 賒梨囉 那婆迦羅摩毗沙 莎波呵
「此陁羅尼句擁護國主 莎波呵
「汝清淨智!此是磨刀大陁羅尼。汝以此磨刀大陁羅尼力,於諸衆生能作如上諸大業事、能爲大樂。以是因縁故,汝今則能令諸衆生禀受汝化。」
於是一切諸來大衆,讃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
爾時,世尊亦讃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能爲一切衆生如大妙藥。何以故?汝身即是微妙大藥,汝於此四天下一切衆生中衆生之藥,能滅一切衆生苦惱,能施一切衆生樂具,成就大悲。汝能顯示如是甚深磨刀大陁羅尼力故,令此衆生地味、精氣、種子、芽莖、枝葉、花果、諸味、五榖、藥草而不衰損,無毒増長,具足成就衆生食者,令彼衆生穢濁闘諍悉皆消滅堪修善行。於此四天下非時風熱寒温旱潦皆悉消除,日月星宿晝夜月半月盡時節年歲變怪,爲滅此故說此磨刀大陁羅尼。以此陁羅尼力故,令我三寳種及以法眼得乆住世,使此愚闇薄福我慢所壞者、不修善根惡刹利及諸宰相,於我如是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精勤苦行所集之法不滅不壞,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無有惱亂,以無惱故諸天不忿,天不忿故一切衆生悉皆獲得如上樂具。」
大集須彌藏經卷上
音釋:
1、【舟+發】:房越反(fa2),與栰同。
2、鉀:古洽切(jia),取现代读音(jia3),与甲同。
3、蚊䖟。蚊:音文(wen2),䖟:眉庚切(meng2)。蚊䖟:並齧人飛蟲也。
4、嶮壙。嶮:虛檢切(xian3),巇嶮也,壙:苦謗切(kuang4),輿曠同。
5、蓊蔚。蓊:烏孔切(weng3),蔚:紆物切(yu),取现代读音(yu4)蓊蔚:草木盛。
6、饑饉。饑:居依切(ji1),穀不熟曰饑,饉:渠吝切(jin4),菜不熟曰饉。
7、陿:侯夾切(xia2),隘也。
8、劇:竭㦸切(ji2),尤甚也。
9、雹:蒲角切(bo2),雨水也。
10、礦:古猛切(gong3),犹硬也。
11、攣:閭員切(luan2),手拘攣也。
深圳佛子霍秀莲供养此经一卷
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