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寳積經卷第二十五
唐三藏法师 菩提流志 奉詔譯
被甲莊嚴㑹第七之五
「復次,無邊慧,我念徃昔過二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出現世間,號曰月燈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甘露,國名清淨。彼佛世界玻瓈所成,常有光明徧照其土,若有衆生遇斯光者淨妙端嚴,是故世界名爲清淨,無别城邑聚落之名。交道殊妙金繩界飾,諸交道間一一等量半俱盧舍。一一道間光明寳柱雜多羅樹,各八十四輝映行列。復有四池堤塘圍繞,七寳臺觀人民止住,覆以鈴網懸諸繒帶,華飾珍玩猶如諸天。彼界衆生寂靜安樂,十善業道悉已成就,顔貌端嚴壽命長逺,薄貪瞋癡易可開悟,以少方便廣知諸法。彼佛壽命十俱胝歲,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一俱胝歲。十㑹說法,諸聲聞衆住學地者,一一法㑹各有二十俱胝那由他;諸菩薩衆趣一乗者,其數無量。
「無邊慧,彼月燈王如來,寳菩提樹周五十由旬,高一百由旬,珊瑚爲根瑠璃爲榦,黃金爲枝碼碯爲葉。道場縱廣一百由旬,基陛周帀欄楯圍繞,妙多羅樹布植行列,金鈴寳網彌覆莊嚴。大菩提座高三由旬,細輭敷具張施其上,妙衣百千間飾垂下,幢旙二十樹列其傍。月燈王佛於此座上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彼國界無三惡趣及惡趣名,亦無諸難及諸難名。月燈王佛常於一切諸世界中,化現其身轉于法輪。
「無邊慧,彼月燈王如來有二菩薩:一名雲音,二名無邊音。是二菩薩於彼如來白言:世尊,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理趣之中,而得善巧方便安立?時彼如來,欲令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理趣之中,而得善巧方便安立,爲二菩薩廣說斯法。時諸菩薩摩訶薩聞斯法已,於一切法理趣之中,便獲善巧方便安立。是二菩薩從是已後,於二萬歲無有睡眠、無欲恚惱,不起食想、不生卧想,亦無病縁、湯藥等想,不樂世間遊觀談戲。於彼如來說法之時,即於法座得無生忍。時彼如來而問之曰:善男子,於一切法理趣之中,如是善巧方便安立。汝今求耶?是二菩薩即白佛言:世尊,我尚不見有一切法理趣善巧安立之名,亦復不見有一切法理趣善巧安立之法,況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世尊,我亦不得一切諸法,我亦不得諸法安立,於一切法無住無不住。世尊,我如是見,寧復說言於一切法理趣之中如是善巧方便安立,爲求耶?爲不求耶?世尊,我亦不見於一切法理趣之中,如是善巧方便安立而作求者;亦不見有若内若外、若二中間,若一切法、若法理趣善巧方便而安立者;亦不見法若内若外、若二中間,若一切法、若法理趣善巧方便而可安立。世尊,我亦不見乃至少法内外中間理趣善巧方便安立而可趣向、而可親近。世尊,旣無少法而可趣向、而可親近,我於其中當何安立?世尊,我亦不見過、現、未來爲安立處。若安立處無所有者,我於何處而可安立?世尊,無安立故,非住相應,非不住相應,無盡相應,無生相應。世尊,我亦不見從誰、由誰、何處、何時,我心意識若生若滅。當何說言,以心意識於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
「無邊慧,是二菩薩於如來前如是說時,一千菩薩得無生忍,千俱胝菩薩發菩提心。爾時,月燈王如來復告之曰:善男子,汝以無住而住無處,而住於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善男子,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來隨順世俗道故,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於如來不隨世俗,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如是。善男子,諸法無處亦非無處,若處無處皆隨世俗;若隨世俗,則於其中無有少法而可生者、而可了者。是故,善男子,應加精勤,速於諸法逮得解脫。是二菩薩於如來前聞斯法已,飛騰虚空,即以偈頌讃如來曰:
「法王不思議,得未曽有法,
徧知两足尊,佛法無過上,
以法無上故,如來世無等。
一切法無生,我今獲此忍,
我常不分别,若生若無生,
如是亦不念,一切無分別。
法王大牟尼,功德離言念,
願說清淨法,令衆皆歡喜。
於佛勝功德,欲知其邊際,
設經無量劫,而亦不可得,
功德無邊故,最勝無過上。
一切法無生,我亦不分別,
我於佛法中,未曽有毀壞。
不謂衆善根,云何當可得?
諸法無示現,無生亦無相,
如是無相忍,於此亦皆證。
我今所得忍,畢竟無退轉,
故於一切智,以此生歡喜。
我於如來法,決定不猶豫,
亦於一切法,逺離衆疑惑。
無上佛法中,我今得此忍,
我亦不分別,亦無不分別。」
「無邊慧,是二菩薩說此偈已,於月燈王如來右繞三帀,以天妙華、栴檀末香而散佛上。時彼如來即爲授記,而告之曰:汝雲音等,過二萬劫,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二菩薩聞如來記,踊躍歡喜諦觀如來,入於諸禪、遊戲神通,出没自在、煙焰輝發。復爲衆生說法開示,令二十四俱胝人、天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二菩薩,乃至盡命勤修梵行,於彼如來中時正法、後時正法悉能護持。復於爾時,教化成熟四俱胝衆生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二菩薩,次第供養親近承事多百千佛,及諸如來三昧正法一一受持。過二萬劫,復值寳幢如來,隨轉法輪,教化成熟無量衆生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寳幢如來剎土清淨,無諸聲聞,唯有一生補處菩薩。寳幢如來將滅度時,乃爲授記:我滅度後,雲音菩薩次當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日燈王如來。其佛刹土成就莊嚴,積集無量無邊功德,菩薩、聲聞大衆圓滿。日燈王如來滅度之後,無邊慧菩薩次當現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邊慧,以此法門無所得故、無言說故,不可示現、無生無滅。諸菩薩摩訶薩當應如理精勤修習。若有菩薩,住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以無所得獲無生忍,圓滿佛法無量功德以爲莊嚴,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我曽不說諸菩薩摩訶薩離此法外,别有少法速能成就一切智智。若有於此無生無滅甚深空法勤修行者,速得菩薩法界理趣善巧方便及陀羅尼,具足辯才、無上攝化,諸佛世尊之所稱讃,以法嚴具而莊嚴之;能圓滿施、住清淨戒、得清淨忍、無上精進、無縁禪定,以大智慧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諸勝中最爲殊勝,速得名爲一切智者坐于道場,四大天王持蓋來詣請轉法輪,爲諸人天作大光明,皆令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無邊慧,若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海印三昧勤修行者,見一切法同於法界。如是見時,不於法界見一切法,不於諸法見於法界;精進修習,以一切法諸界和合善巧方便,於一切法諸界和合無所執著亦無所動;於一切法諸界和合善巧方便,亦無執著亦無分別;能於一法和合之中而見一切諸法和合,能於一切諸法和合而復見於一法和合;不於一切諸法和合而親近於一法和合,不於一法和合之中親近一切諸法和合。以能了知此一法故,亦能了知一切諸法;以能了知一切法故,於此一法應了知處亦能了知,不以諸法親近一法。於諸取藴和合之中悉能了知,不於取藴種種性相若有和合、若無和合而生執著。諸菩薩摩訶薩如是行時,若有諸法以衆因縁和合而生、若有諸法以衆因縁和合而成,於彼諸法悉能了知。若有諸法因縁和合,以種種性相應而起,於彼諸法亦能了知,亦無執著;隨順了知一切諸法施設之相,亦能了知若相無相,亦能了知諸界差別、諸界種種性相差别;亦能了知以誰爲因,不以煩惱親近趣向諸縁起法;亦於世間、出世間法不相違背,隨順了知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世間相印皆徧了知。以一法門而能了知一切法門,以諸法門復能了知一法之門;不以一切諸法之門而親近於一法之門,亦復不以一法之門而親近於諸法之門。如是法門,悉能淨治。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法中勤修習者,以一理趣言教之門而能了知一切諸法性同一味;於一切法得勝無諍,如理寂靜不相違背,能於大㑹讃說斯法,精勤修習,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如是修習,若有諍論、若無諍論,皆令寂靜如理而住,隨順斷除憍慢放逸;於決定說善能受持,差别名言亦能覺了,法界理趣方便勤修;於諸法門善寂思念,當以何法何法相應若不相應,能以方便於決定義住清淨念。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法門如是住者,以少加行得一切法海印三昧,以此無量法海三昧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汝觀一切法,流入法界中,
諸法同法界,理趣悉平等。
復觀於法界,流入諸法中,
法界同諸法,理趣亦平等。
不於法界中,觀察一切法,
亦不離法界,而見於諸法。
不於諸法中,觀察於法界,
亦不離諸法,而見於法界。
了知種種界,法界種種性,
一切法和合,善巧無所住。
一切時及處,種種性和合,
無住無所依,亦無有所取。
和合差别性,分別不分別,
於彼二俱無,智者平等見。
知一和合故,則知諸和合,
知諸和合故,則知一和合。
和合不和合,一性差别性,
不近不分別,無執無所著。
了知一切法,彼法無和合,
亦不念和合,無執無所著。
了知一切種,彼法施設相,
亦不念親近,無執無所著。
業及業果報,一切悉能知,
於彼不相違,斯爲精進者。
業及業作者,此二和合相,
知彼相無相,斯爲精進者。
於諸界和合,諸界差别性,
知彼常平等,斯爲精進者。
因果相繫屬,一切悉能知,
於彼諸縁法,被甲如理住。
能知出世法,於諸世間法,
無有少相違,如是平等住。
亦知世間法,於諸出世法,
亦無少相違,如是平等住。
世間所應作,一切諸相印,
隨順能觀察,徧知平等住。
能以一法門,了知諸法門,
亦以諸法門,了知一法門。
不以一法門,親近諸法門,
不以諸法門,親近一法門。
一切法門中,平等徧清淨,
於法無異相,斯爲觀察者。
於諸法言教,而能平等說,
常住平等性,斯爲觀察者。
於諸法言教,如理能知見,
便得善相應,斯爲方便者。
不起於諍論,不作諍因縁,
一切不相違,斯爲相應者。
常起於無諍,無諍得相應,
平等不相違,斯爲智慧者。
於法理趣中,永息諸諍論,
被甲如理修,斯爲勇猛者。
如是徧觀察,純一無違諍,
能於法㑹中,讃說無上法。
如是諸菩薩,成就一切法,
大海印三昧,斯爲正念者。
如是勤修習,純一無違諍,
息諍論相應,成就此三昧。
如理而安住,能知祕密說,
知我及我慢,斷慢絶矜高。
決定言教中,成就善方便,
亦知差别名,斯爲有智者。
諸法理趣中,如理勤修習,
能見諸法門,斯爲見法者。
如是勤修習,能知一切法,
何法共相應?何法不相應?
一切諸法中,念業清淨者,
能於決定義,而得善方便。
一切諸法中,精進思惟者,
了知一切法,乃獲此三昧。」
「復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法中勤修習者,復有能攝三昧之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解說。」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有諸菩薩摩訶薩法光明門,而能出生諸法理趣善巧方便,亦能出生一切法印,能入一切法印之門,於一切法所應作者能了能入,於法光明能得能說,以法光明隨順趣入諸法句門。何者名爲法光明門而能出生善巧光明?謂能了知異名教門、祕宻教門、異名事門、攝取事門、諸差别門。云何於彼而得了知,乃能出生三昧之門、一切法界理趣之門,入於一義能隨解了諸法光明?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甚深諸法理趣善巧方便,若現修行、若當修行,若現求者、若當求者,聞此法門,以少加行,得大光明入諸法門。從此法門復起光明,以是光明隨何法門、隨何所行,應入應行如其理趣,以三昧力觀諸法門,於三昧門出生智慧,而能了知如實理趣;三昧力故、觀法門故、生智慧故,以三昧門了知法界住善方便,能起一切法門光明,得一切法海印三昧。
「無邊慧,云何法門?謂阿字印印一切法無明所作行得圓滿,阿字爲首無明止息,無所作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相印門。以𣘨字印印一切法業異熟果、業所應作、業果和合,了知業果和合縁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業無果、無有和合、無縁印門。以諸行印印一切法於種種業、業所應作,起一切法智光明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一切諸行善巧印門。以橠字印印一切法以麽字助施設名言與種種法而作相應,了知橠麽而相助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合無助、無名印門。以無邊印印一切法一切分别而不可得,離分别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分别印門。以無際印印一切法際不和合,盡於際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尋無伺、無言說印門。以無種種自性之印印一切法以一自性起作之相,斷除種種自性想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種種自性印門。以欲相應和合之印印一切法現起有爲諸行圓满,離欲寂靜無和合故,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盡欲智見無和合印門。無邊慧,是爲诸菩薩摩訶薩印門印一切法。以此印門,而應入於一切法中。
「無邊慧,復有無障礙門、無和合門,諸菩薩摩訶薩應隨悟入。云何無障礙門、無和合門?謂虚空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著印門。以空閑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二印門。以寂靜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止息印門。以無門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不動印門。以無處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染印門。以性空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無得印門。以無相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善巧修習方便印門。以無願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善寂靜願光明印門。以無貪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徧知分别如實印門。以無生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生正智見無生印門。以寂滅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離藴印門。以盡相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生盡印門。以法界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顯現法界善巧印門。以無念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實無分别平等印門。以離性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徧知一切自性印門。以涅槃印印一切法,諸菩薩摩訶薩應入如實寂靜順滅印門。無邊慧,是爲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無障礙門、不和合門,超過一切斷常見門、無邊際門、前後際門,以厭離故、寂滅故、止息故、清涼故。諸菩薩摩訶薩於此一切法印之門隨學隨入,以善修行此諸法門,得一切法海印三昧。此三昧者,如實相應能攝諸法善方便智。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此印門應善修習,住一切法海印三昧觀一切法,而能出生無量無邊大法光明。
「無邊慧,譬如大海水乃無量,而無有能測其量者;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終無有能測其量者。又如大海,一切衆流悉入其中;一切諸法入法印中,亦復如是,故名海印印一切法悉入諸法海印之中,於此印中,見一切法同於法印。又如大龍及諸龍衆,諸大身衆能有大海、能入大海,於彼大海以爲住處;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而於無量百千劫中善修諸業,乃能入此三昧印門,於彼印門以爲住處,爲欲證得諸佛法故、善巧圓滿一切智故,成就如是諸法印門。諸菩薩摩訶薩,精勤修學此法門時,則能修學一切法門;見諸法門在此門故,而能發起諸法光明,入於一切法海之中,是故此法名一切法海印三昧。又如大海,是大珍寳積集之處;此三昧者亦復如是,是一切法及法善巧積集之處。
「無邊慧,若有衆生爲得無上佛之知見,於此三昧若已求者、若當求者、若現求者,彼則能求一切法海圓滿智慧。以是義故,我此法印付囑於汝,汝於末世後五百歲正法滅時,以此法印印諸衆生。爲此法印而印之者,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成就佛法速詣道場,轉無上輪紹隆佛種,隨順住於一切智地,能於無上大般涅槃而般涅槃,令諸天人受持正法。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若欲攝取如是無量殊勝功德,於此深法,精勤愛樂而無放逸。
「復次,無邊慧,我念徃昔過大無量阿僧祇劫,復倍是數,爾時有佛出現世間,號曰超過須彌光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善住,國名恱意。時彼劫中,衆生壽命不可限量,安隱豐饒住衆善法,是故彼劫名爲善住。彼佛國界廣博嚴飾,多諸美妙,見者和樂,恱意名香周流普徧,是故彼國名爲恱意。時四洲中,三洲等量八萬由旬,一一洲中有二萬城,一一城量各十由旬。唯有閻浮一洲,廣量俱胝由旬,有八萬城,一一城量二十由旬。重樓表刹垣墻周帀,種種衣樹、種種味樹、諸雜花樹、寳多羅樹而莊嚴之,國界安樂人民充滿。其中復有最大都城周百由旬,二萬園苑而圍繞之。諸園苑中,澄潭泝流處處盈注,華蘂甘實一一榮茂,名香普熏聞者欣恱,鳥獸和鳴其聲雅亮。爾時,彼佛住一園中,爲衆說法。
「無邊慧,超過須彌光王如來壽十小劫,滅度之後,正法住世滿一小劫。時彼如來四㑹說法,一一法㑹,諸聲聞衆住學地者,各有五百俱胝那由他;諸阿羅漢及菩薩衆,各有五十俱胝那由他。時彼如來有二菩薩:一名勇猛軍,二名勇猛力。是二菩薩具足神通,得無生忍,前白佛言:世尊,以何等法,成就菩薩摩訶薩一切諸法海印三昧?時彼如來以此句門廣爲宣說。說此法時,十千菩薩得無生忍。是二菩薩,證一切法海印三昧及證菩薩一切三昧。以證諸法海印三昧及證菩薩諸三昧故,能於一切佛刹土中現大神變、放大光明、出妙梵音,爲諸衆生演說正法,而能成熟八俱胝人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彼如來即爲授記:過一百劫,皆當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百劫之中,於一一劫供養承事五百如來,於彼如來中時正法、後時正法悉能受持,爲諸衆生作大饒益。一一劫中一心不亂,一一生處皆受化生,一一生中不退三昧,神變說法度諸衆生。過百劫已,復值無邊功德如來,供養親近,善能遊戲無量三昧神變解脫。是二菩薩於彼佛所,一名離憂、二名善住,能隨如來轉于法輪,教化無量無數衆生令住三乗。時彼如來復爲授記:我滅度後,離憂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無邊辯才如來。滅度之後,善住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最勝光明如來。共壽一劫,刹土積集無量功德。是二菩薩於如來前受斯決已,次第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邊慧,若諸菩薩摩訶薩爲一切法海印三昧,應生愛樂,起大精進不惜身命,以不放逸而修行之。」
時彼衆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曰慧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希有世尊!乃能爲諸菩薩摩訶薩得一切法智善巧故,及得如來一切智故,說一切法海印三昧。世尊,若得諸法海印三昧,決定當得諸法理趣善巧方便速詣道場。以此無邊功德大海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見諸佛、勤修正法、與僧同行,能消如來最上之供,超過聲聞、縁覺之地。」
爾時,世尊告慧義菩薩摩訶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慧義,諸菩薩摩訶薩得一切法海印三昧,則得無量殊勝功德。若住諸法海印三昧,能以諸法海印三昧善巧方便,決定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慧義,譬如須彌山王衆寳所成出于大海,量高八萬四千由旬,嶷然安住最極光明;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此三昧善發趣故,出于一切法藏大海,映蔽一切世間天人,無上安住最極光明。又如滿月衆星圍繞;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能於一切世間天人大衆之中,作大光明。慧義,汝觀斯法,其誰於此不生愛樂、不起精進而爲放逸?唯除下劣薄福衆生。若諸衆生有大智慧,而能成就此廣大法。廣大法者,具足功德,諸善丈夫之所攝取。如我所說,若能攝此廣大法財,爲諸天人之所侍衛,十方諸佛、諸大菩薩之所護念。」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若於此法勤修學者,能爲衆生作大饒益,除一切疑解一切結,捨諸習氣斷諸隨眠,超諸喜愛渡諸有海,永滅黒闇永離驚怖,速以善巧能知一切衆生之心。」
爾時世尊說是語已,放大光明,其光徧照無數世界,映奪一切日月光明。放斯光已,復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若能勤修海印三昧,亦當如是現大神變、放大光明,大師子吼演說斯法,超過三界作大照明,如我今日而無異也。」
時,無邊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惟願如來加持此法。於後末世,若有衆生聞斯法名,當獲無量無邊功德。」
爾時世尊,爲欲加持此法門故又放光明,復以一指徧動三千大千世界,令諸衆生得大安樂。于時㑹中,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如是衆等,散天妙華及天妙衣,天諸妓樂俱時而作。無量諸天手執天衣,摇曵翩翻滿虚空中,同聲唱言:「竒哉,竒哉!諸佛境界不可思議。若有受持此深法者,當知堪受一切衆生恭敬作禮。」
爾時,世尊復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後末世時薄福衆生,不得聞此甲胄莊嚴、三昧莊嚴。若諸衆生有善方便,攝大資糧,於後末世乃聞斯法。若於斯法勤修行者,則爲三世諸佛世尊之所攝受。無邊慧,於後末世大怖畏時,我此法門付囑汝等。我於無數俱胝那由他劫,積集無上諸法寳藏,具足功德無邊安樂,汝今皆得;一切苦藴,汝今皆捨。汝以無邊功德大海,而速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與五百菩薩摩訶薩及諸居士、賢護商主等而爲上首,頂禮佛足,白言:「世尊,我隨力能,當持如來大菩提法,於後末世,爲諸衆生作大饒益。」
爾時,諸菩薩摩訶薩各從座起,以諸雜華散於如來,脫身妙衣持以供養,作如是言:「世尊,以此善根,我皆回向一切衆生,願諸衆生悉得圓滿菩提分法,成就如來一切法智。於後末世一切衆生,所有善根願皆成就。」
爾時世尊,爲令一切菩薩摩訶薩生歡喜故,而說偈言:
「爲諸衆生故,當興大饒益,
持我菩提法,法王師子吼。
於後末世中,若諸求法者,
聞斯廣大法,一切獲安樂。
如我之所說,若有見此乗,
聞斯契經法,得隨其所樂。
若有智慧者,修習善方便,
聞斯最上法,身心大歡喜。
若在於此㑹,現前見我說,
得聞斯法已,善能愛樂者。
於後末世中,生汝大福聚,
無數無有量,廣大無邊際。
於後末世中,若能受持此,
法王所說法,爲佛之攝受。
於後末世中,持我菩提法,
則爲無量佛,最後持法者。」
爾時,世尊說此法已,無量菩薩得無生忍,無量衆生成熟善根。無邊慧菩薩摩訶薩及諸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寳積經卷第二十五

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校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