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積经卷第七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边庄严㑹第二之四
清净陀罗尼品第三之二
尔时佛告无边庄严:「有诸天神住鸡罗娑山,彼等天神能令诸说法者六根清净,於诸演说开示法时,助其语业令相续说。」即说呪曰:
「钵啰(二合)多钵怛底(一) 吠嚧折那筏底(二) 没陀末底(三) 嚩苏末底(四) 达摩末底(五) 遏三钵啰(二合)谋(上)沙筏底(六) 粤皤珊捺唎设曩筏底(七) 乌波僧荷啰涅弟賖筏底(八) 」。
佛言:「无边庄严,有诸天神住娑罗林,彼等天神能令诸说法者身、语、意业皆悉清净,及能令彼言音清彻,谓美妙声、可爱乐声,及能授与爱语、不相违语。」即说呪曰:
「涅啰(引)蓝婆阿孽啰(二合)羯嚟(一) 乞晒么毗制曳(二) 涅皤娑筏底(三) 涅荷啰筏底(四) 乌阇筏底(五) 乌波曩酩底(六) 乌波僧荷啰羯啰尼(上) (七) 阿(引)尾舍他(八) 伊荷䭾啰尼目溪(九) 达摩目溪(十) 达摩波咤嚟 (十一) 」
佛言:「无边庄严,有诸天神住雪山南面,彼等天神为说法者、於此法中勤修行者、乐求法者、爱乐法者,益其精气。」即说呪曰:
「羯唎耶(二合)曩遏他(二合)微萨若你(一) 骄賖唎耶(二合)怒孽帝(二) 呜播(引)耶僧仡唎(二合)呬(引)帝(三) 微宁目帝(四) 扇(引)多钵那微萨啰你(五) 乌皤(引上)娑耶赊筏底(六) 」
佛言:「无边庄严,有诸天神住大海岸,彼等天神为闻法故,为诸法师而作安乐。如来为欲利益彼故说此呪句,及天帝释亦能授与此诸呪句,此是能摄帝释等句。」即说呪曰:
「么弃钵底(一) 么苏莽底(二) 泥(引)婆(上)阿啰(二合)若(三) 舍至钵底(四) 萨婆阿苏啰曩(五) 涅啰(二合)伽(引)多你(六) 末而晒(二合)野(七) 素钵啰(二合)底瑟耻多(八) 钵啰(二合)莽阿啰(二合)娜怒(上)比(九) 阿素啰(上)喃(十) 泥嚩南(上)阿地钵碪(知临切)(十一) 萨那(上) (十二) 布啰塞仡唎(二合)覩(引)呬涅(十三) 泥微呬庶(上)皤(上)细(十四) 嚩(引)娑嚩萨那(十五) 布烂捺啰(十六) 都(十七) 多(引)閇肆(十八) 阿素罗(二合)萨那(十九) 堕喏(上)阿䞘(其迄切)林(二十) 多嚩(二合)钵施捶(二十一) 微图孕(二合)肆多(二十二) 么诃素啰(二十三) 阿素丽那啰(二合)钵啰演底(二十四) 避(引)多多啰(二合)悉多(二合)(二十五) 那罗地输地赊(二十六) 那莽勃陀肆也(二合)(二十七) 已曷底(二合)使曵(二合)(二十八) 曩么狱(去)多啰(二合)(二十九) 摩诃野舍(三十) 泥嚩(引)阿素啰肆酩(三十一) 僧孽啰(二合)名(上) (三十二) 勃陀摄陀(三十三) 阿耨多啰(三十四) 室啰(二合)末斯(三十五) 泥嚩微誓耶(三十六) 那么勃陀(引)底曩(引)莽斯(三十七) 僧(上)羯啰(二合)么阐(引)那(去)斯末捻(引)(三十八) 勃陀囊(引)铭曩嚩呬多(三十九) 微誓曵素(四十) 多多泥嚩(四十一) 阿素啰室者(二合)(四十二) 微宁多 (四十三) 讫里(二合)多(引)帝(四十四) 啰乞沙(二合)泥嚩(引)南 (上)(四十五) 么努沙(引)南(四十六) 啰乞沙(二合)三(上)尾那(四十七) 曳翳诃(四十八) 达么你泥世(四十九) 污多囒(二合)底(五十) 素(引)钵啰(二合)底瑟耻(二合)多(五十一) 宁疙(鱼近切)里(二合)呬多(五十二) 多嚩(二合)夜(引)阿素(引)啰(五十三) 阿啰(引)去洒(引)娑药叉紧那啰(五十四) 曩(引)伽鸠盘咤歩多多你(五十五) 毗舍(引)遮那曩啰多他(五十六) 阿者罗悉他(上二合)曩(五十七) 钵啰(二合)钵覩肆(五十八) 印那啰(二合)印那啰(二合) (五十九) 布啰(二合)塞讫里(二合)多(六十) 阿底严毗(引)啰(六十一) 扇(引)旦(引)者(六十二) 阿孽罗(二合)布路沙(六十三) 细(引)尾囊(六十四) 钵啰(二合)攘漫覩(引)肆(六十五) 泥末那啰(二合)(六十六) 勃地么(引)多他微庶路(二合)多(六十七) 阿(引)末舍翳诃(六十八) 素多啰(二合)肆氏(六十九) 阿啰(二合)乞沙(二合)三(上)末娜呬多(七十) 娑诃萨啰(二合)泥多啰(二合)(七十一) 素(引)目佉罨播娑(二合)丽(七十二) 钵唎嚩(引)履多(七十三) 污波闷攘(汝阳切)萨嚩(二合)甘羯忙(七十四) 布啰(二合)迷呬覩肆铭(七十五) 野讫唎(二合)担(七十六) 阿底钵始遮(七十七) 阿努钵啰(二合)没多(七十八) 阿者啰素钵唎(二合)底瑟耻(二合)多(七十九) 讫里(二合)瞻呬(八十) 据舍蓝布啰(二合)迷(八十一) 么怒世(引)数(八十二) 忙呬(引)钵底(八十三) 布啰嚩(二合)虚牟肆(八十四) 泥嚩(引)南 (上)(八十五) 布誓(下音逝)印底(八十六) 荅嚩忙努(引)沙(上)(八十七) 勃陀肆野(二合)讫唎(二合)得缚(二合)(八十八) 萨得迦(二合)蓝(八十九) 布阇陛杀底(九十) 帝莫呼(九十一) 么诃嚩莽宁(九十二) 微者蓝皤嚩南者(九十三) 素庶(引)皤底(九十四) 泥嚩来野肆(去) (九十五) 莽地野(二合)肆氏(九十六) 野去䟽(二合)呬(九十七) 播履嚩履覩(九十八) 钵啰(二合)灆么(九十九) 呵唎磨𤙖者(一百) 多嚩肆迦(一百一) 微舍那阿疙啰(二合)嚩(引)呬(一百二) 娑哆底么底(一百三) 素啰多钵啰(二合)底(一百四) 娑啰多娑多他(一百五) 钵啰(二合)部(引)萨建陁(一百六) 阿你啰者莽啰者(一百七) 摩诃磨霓(一百八) 摩诃萨建(引)陁(一百九) 摩诃计都(一百十) 素钵啰(二合)地者(一百十一) 摩诃磨啰(一百十二) 翳帝药叉(一百十三) 摩诃帝喏(一百十四) 阿啰(二合)乞羼(二合)底皤嚩南多嚩(一百十五) 摩护药叉钵唎(二合)嚩(引)𡀔(一百十六) 曵那输皤肆嚩娑嚩(一百十七) 摩素萨嚩嚩素底喏(一百十八) 摩诃帝喏摩诃仰你(一百十九) 摩诃钵啰(二合)诃啰怒制嚩(一百二十) 阿尾呬(上)娑那耶(引)多替嚩者(一百二十一) 素名嚧暮啰陁你(二合)(一百二十二) 多嚩嚩娑嚩(一百二十三) 萨嚩泥嚩(一百二十四) 布啰塞讫唎(二合)覩(一百二十五) 庶(佉引)婆底(一百二十六) 婆嚩曩污婆(引)娑(一百二十七) 钵啰(二合)么闷者肆(一百二十八) 底喏娑(一百二十九) 」
佛言:「无边庄严,此是能摄帝释等句。若善男子趣菩提者,於彼后时有诸众生摄受法者,及为众生摄法善巧得安住者,由是诸句,天帝释等而当授与此等诸呪句。」
佛言:「无边庄严,何者是能摄取四天王并眷属句?」而说颂曰:
「於彼住夜叉,无忿无扰乱,
多闻之长子,及父咸恭敬。
删阇耶夜叉,及诸胜军旅,
而常拥护彼,爱乐此法者。
持国大神王,恒将诸眷属,
彼亦常卫护,善说此经者。
醜目之眷属,自身与军众,
若能住此教,一切当拥护。
増长王亦尔,军旅及诸众,
爱乐此法者,普皆作卫护。
幢旛大幢力,此住於东方,
大称罗刹斯,彼皆摄入此。
而於此法门,有能受持者,
自身与眷属,常亲近守护。
蓝婆毗羯遮,并及悉䭾多,
奚离末底等,此皆住南方。
侍卫於帝释,彼皆摄入此,
拥护益精气,一切智者说。
劔离三蜜多,及伽罗系翅,
并与蜜室多,名称罗刹斯,
皆住於西方,此等皆摄来,
说法了义者,一切常拥护。
实谛有实谛,名称罗刹斯,
深信於此法,彼住於北方。
佛为拥护故,摄彼来入此,
由如来威力,一切合掌住。」
佛言:「无边庄严,何者是能摄四大天王并诸眷属、侍从、内宫令入之句?」即说呪曰:
「散宁微舍你(一) 摩诃(引)萨嚟(二) 摩诃揭你(三) 摩诃揭若你(四) 钵啰(二合)歩(引)多微誓曵(五) 䭾嚩(二合)社阿孽啰(六) 污播嚩(引)萨你(七) 阿你逻(引)细曩覩娑呵(八) 曩曩筏囊捺赊你舍(九) 折埵唎(引)路(引)迦播(引)啰你(十) 覩肆铭啰(引)若曩污折地(十一) 阿(引)吠设娜(十二) 伊诃萨曼嚩(引)诃啰他(去) (十三) 勿啰(二合)誓宁㜸啰(二合)诃(十四) 萨迷折突地舍(十五) 」
佛言:「无边庄严,何者是摧伏魔波旬句?汝应谛听善思念之。」即说呪曰:
「蜜底丽(二合) (一) 蜜多啰嚩底(二) 迦路宁(三) 迦𡀔曩嚩底(四) 微歩(引)底(五) 微歩(引)多嚩底(六) 钵啰(二合)牟折你(七) 钵啰(二合)牟折囊嚩底(八) 讫唎(二合)多讫唎(二合)多嚩底(九) 阿怒仰酩(十) 阿怒仰莽嚩底(十一) 邬播(引)多掣娜你(十二) 伽(引)么微嚩攘你(十三) 底唎(二合)瑟曩(二合)娑牟姝(去)杀你(十四) 你㜸唎(二合)呬(引)多忙(引)啰嚩蓝(十五) 嗢多啰囊嚩底(十六) 钵啰(二合)底与(二合)多啰嚩底(十七) 邬閇(引)去沙(二合)怒娑呬帝(十八) 阿(引)蓝么囊微输䭾你(十九) 宁那啰(二合)舍曩(二十) 阿三(引)暮(引)诃你(二十一) 你瑟咤(二合)钵啰(二合)半(引)者宁(二十二) 」
佛言:「无边庄严,此是摧伏魔波旬句。由是句故,不令天魔及诸军众而得其便。」
佛言:「无边庄严,何者是能摄彼大梵天句?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即说呪曰:
「阿地钵底(一) 摩诃悉他(去引二合)曩(上)筏底(二) 娑嚩(二合)琰讫唎(二合)多(三) 悉他(引二合)曩酩底(四) 曩曩摩护微尾䭾(五) 钵啰(二合)底与(二合)播萨他(二合)曩伽罗曩(六) 阿地伽萨他(二合)曩钵底(七) 庶䭾萨他(引二合)曩㜸覩(八) 娑含(引)钵底(九) 阿地羯烂(引二合)多(十) 微庶(引)䭾曩(十一) 庶婆钵唎(十二) 钵啰庶皤(引)地目多(十三) 钵啰(二合)勃多(二合)室唎(二合)多(十四) 你嚩(引)娑囊(十五) 钵啰(二合)歩(引)多(十六) 钵啰(二合)皤(十七) 你㜸啰(二合)蹊(引)多伽(上)么(十八) 娑嚩(二合)悉底(二合)伽(引)么(十九) 钵啰(二合)底与(二合)播萨他(引二合)曩(二十) 」
佛言:「无边庄严,此是能摄大梵天句。由是句故,大梵诸天能授与彼诸说法师清净妙善,等引梵行圆满文句。」
佛言:「无边庄严,何者是净居诸天法光明句?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即说呪曰:
「微输(引)䭾曩嚩底(一) 案底么伽(引)噜你(二) 伽(引)么么嚩(三) 邬娑(引)多(上)你(四) 钵啰(二合)涅酩多(引)你(五) 钵唎(二合)演多(六) 钵啰(二合)底与(二合)波悉他(二合)曩钵耶(引)(七) 嚩娑(引)曩(八) 阿(引)頼耶微输(引)䭾你(九) 阿(引)攘钵演多伽啰你(十) 案底么泥(上)舍(十一) 钵啰(二合)底与(二合)播悉他(引二合)宁(十二) 」
佛言:「无边庄严,此是净居诸天法光明句,由是呪句而能授与诸善男子我诸法藏。」
尔时佛告:「无边庄严,若有天王、人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及诸龙王,或大威德、小威德者,若信不信诸众生等,我皆授与陀罗尼句,令其信者於此法中获増上信,其不信者黙然舍之,不令得起语言诤论。说此法时,若有来作障碍留难,而悉摧伏。此中何者是能摄取净信者句?」即说呪曰:
「愚嚧那(上)嚟 (一) 阿者钵丽(二) 娑嚩(二合)毗涅呵(引)啰(三) 句末泥(四) 涅攘曩钵啰(二合)底微嚧异宁(五) 只多珊者曩你(六) 只多钵唎(二合)羯酩(七) 只多三(上)钵啰(二合)娑(引)那(上)你(八) 么曩肆也(二合)(九) 呵唎洒(二合)伽啰你(十) 微攘曩肆也(二合) (十一) 阿怒娑嚩(二合)底(十二) 阿怒达么努闭去洒(二合)宁(十三) 呬都珊那唎舍你(十四) 多他阿去杀(二合)啰钵那(十五) 涅泥(上)舍(十六) 输(引)地多(上)嚩底(十七) 野他(引)㜸多(十八) 野他弩句路(上)播么(十九) 邬播莽涅泥(引上)合(二十) 微庶(引)地多(二十一) 怛多啰(二合)伽(引)丽(二十二) 曩者羯荅微阎(二合)(二十三) 三钵啰(二合)娑(引)娜遏他(二合)覩娑么(二十四) 野他(引)怒句懒者目佉(二十五) 邬波僧贺啰喻舍(二十六) 阿(引)舍耶肆也(二合) (二十七) 微庶(引)地耶(二十八) 野他庶(引)地底(二十九) 罗去洒(二合)曩罗去洒(二合)你(三十) 罗去洒(二合)曩嚩底(三十一) 罗去洒(二合)囊微输䭾你(三十二) 钵啰底吠䭾遏他(三十三) 珊那唎(二合)舍你(三十四) 句舍啰冐他萨谜诃(三十五) 钵啰(二合)微者曵(三十六) 娑么娑啰你(三十七) 讫唎多(引)怒阿啰(二合)去史(二合) (三十八) 萨底也(二合)遏替(三十九) 萨底也(二合)南 (四十) 素微输(引)地帝(四十一) 」
佛言:「无边庄严,此是能摄净信者句及授与句,由是当能授与说此法师善品及义。善男子,我今复说摧伏不信者句。」即说呪曰:
「去洒(二合)迷(一) 去洒么嚩底(二) 迷多啰(二合)钵唎(二合)羯么(三) 钵啰(二合)底与(二合)波娑他(引二合)宁(四) 伽𡀔囊钵啰(二合)底逻(引)娑(五) 呬多努劔跛(六) 散喏曩你(七) 僧揭啰(二合)呵嚩萨覩(二合) (八) 呬多嚩萨覩(九) 散那啰(二合)舍你(十) 钵唎(二合)嚩喏你耶(十一) 嚩喏你(十二) 簸跛咩多啰(二合)(十三) 细嚩你(十四) 曩怛多啰(二合)泥世萨他(二合) 荅微耶(二合)(十五) 野多啰(二合)尾揭啰(二合)呵嚩底怒(十六) 萨摩㜸烂(二合)陀(十七) 钵啰(二合)那(引)逻你(十八) 邬波蔗(引)啰珊那唎舍你(十九) 你舍啰(二合)夜微庶(引)䭾你(二十) 阿(引)多么(二合)怒伽酩(二十一) 钵啰(二合)邬波僧呵罗(二合)你(二十二) 涅酩多(引)你(二十三) 阿怒啰去沙(二合)(二十四) 钵啰(二合)底与(二合)波娑他(引二合)宁(二十五) 」
佛言:「无边庄严,此是调伏不信者句,由是不令造诸过恶。直尔善法尚多憎嫉,何况於此无上法教!是故此诸呪句,为灭一切诸过恶故,为断一切烦恼故转。无边庄严,我见众生心无净信,或欲鬪诤,或欲损害,或欲恼乱,而来亲近如来。知彼心所动作,随其种类,以诸法门而作觉悟,令其舍离不善尋思,及令发起诸善根因。
「无边庄严,如来安住於十八种不共法中,能善了知众生心行,及能了知心所摄法。无边庄严,何等名为十八佛不共法?无边庄严,所谓如来於某时夜,现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入於无余涅盘,於其中间无有悮失,无卒暴音;无忘失念;无不择舍;无种种想;无不定心;精进无退;念无退;志欲无退;等持无退;慧无退;解脱无退;解脱知见无退;一切如来身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如来语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一切如来意业智为前导,随智而转;如来知见於过去世无着无碍;如来知见於未来世无着无碍;如来知见於现在世无着无碍。无边庄严,如来成就此等十八不共法故,无量知见力悉皆成就故,能开演此陀罗尼门清净法品。为於不信一切有情生净信故,为净信者於此法门得清净智。无边庄严,如来随所乐欲,以诸无量种种语言分别解说此陀罗尼门,亦不能说此陀罗尼门断疑理趣百分之一,乃至俱胝百千筭数及譬喻分。何以故?此诸法门是无量门、不思议门,此所有门能得一切智智转故。
「复次,无边庄严,由此如来以无量异名,今为汝等开示演说此诸法门,欲令汝等普遍了知无量法门,得陀罗尼故。」即说呪曰:
「怛侄他阿(引)唎曵(一) 阿(引)唎耶(二合)嚩底(二) 阿(引)唎耶(二合)怒(上)揭帝(三) 你䭾(引)宁(四) 你䭾(引)曩嚩底(五) 嚩覩钵啰(二合)酩(六) 嚩啰覩(二合)簸掣那(上)伽罗你(七) 阿(引)伽(引)舍微输(引)䭾你(八) 阿怒去𨭝(二合)簸你(九) 阿宁去𨭝(二合)簸你(十) 阿微㜸多钵啰酩(十一) 阿怒播㜸(上)底你(十二) 涅畔(引)曩钵他微输(引)䭾你(十三) 微耶(二合)波你去史(二合)钵底(十四) 阿怒播(引)那(十五) 宁𡀔(引)䭾播啰酩(十六) 萨嚩攘涅畔(引)曩宁那啰(二合)舍宁(十七) 」
佛告無邊莊嚴菩薩言:「此諸陀羅尼印能清淨句、異名說句,由受持此陀羅尼法門,以少功用證菩薩位差別妙智及近大悲,由隨義覺,證得悟入一切法智。無邊莊嚴,此陀羅尼句是大良藥,以能除破諸重病故。復能除滅無明無智極黒闇障,隨順明法圓滿轉故。隨何明法圓滿而轉?謂隨順明法智圓滿故,而能現證宿住智明;隨順明法智善巧故,而得出生天眼智明;隨順捨離諸煩惱故,能現證得漏盡智明。由此復能獲得一切所學波羅蜜多、無上智見、一切智智見、一切智智地。無邊莊嚴,汝觀如來善能如許廣大說法,於諸方便善巧圓滿。無邊莊嚴,如來如是成就大智,能善安住一切智智、力無畏等。此無上寳藏,於無量俱胝那由他劫所修善根之所積集。以是縁故,能善安住此諸法門,今爲汝等成熟佛法,於法理趣出生善巧,開示演說此陀羅尼清淨法品。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發心求趣大菩提者而欲隨我正修學者,於我法教欲擁護者,於諸如來無量法藏欲受持者,於此法中當勤修習,志樂精進,住不放逸,不著三界,於一切智智心作意善加持者,於諸色縁清淨善巧善修習者,於受、想、行、識清淨善巧勤修習者,於實諦句出生清淨勤修習者,於諸法中應可樂求諸清淨智。無邊莊嚴,由内清淨故一切法清淨,由内寂靜故一切法寂靜,由内寂滅故一切法寂滅,由内無所取故一切法無所取,由内不住故諸法不住,由内滅故一切法滅,由内無所作故一切法無所作,由内無來去故一切諸法亦無來去。無邊莊嚴,此諸門句令諸菩薩内清淨轉,由外本性無分别故不起分别,然能受持清淨陀羅尼門。捨離貪恚,心不貢高,爲諸如來之所稱歎,於諸衆生最爲殊勝,作無上主,當能證得無礙智說歡喜辯才,於前後際得清淨智;能遍記別而能隨念中道之性,及能證得無生法忍;能證縁起願殊勝性,及於諸願能徧清淨;當能徧持不共一切法智善巧,所發語言衆皆信受,能於當來雨大法雨。無邊莊嚴,菩薩由得陀羅尼故,必定當證無生法忍,逮得一切法清淨智,及能出生如是法智,謂一切法不生不滅。而復證得如是法智,謂虚妄生生不成就。不成就者即便散壞,散壞法者而無所趣,此一切法皆滅壞門。此滅壞門同無生相,若是無生彼即無滅,如實觀察一切諸法,逺離相已,則不執著,則不戲論。無邊莊嚴,此是諸菩薩無生智門善巧觀察,而能入此諸陀羅尼,由是速能獲無生忍,辯才具足。」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若法虚妄生,生已必滅壞,
諸法離於有,於誰可遍持?
諸法旣非有,無有無可取,
若法不可得,於何而遍持?
若不了諸法,自性不可得,
彼則行於相,不得陀羅尼。
諸法如虚空,由是說開示,
虚空及開示,二俱無所有。
此二離於有,諸法亦空無,
如是解法者,彼能獲緫持。
隨覺無初始,不分别中後,
諸法離分別,一切悉空無。
若處無堅實,不實亦非有,
依諸法真理,云何得徧持?
如是了諸法,自性無所有,
我今略說彼,得清淨緫持。
諸法如虚空,亦等於空曠,
以慧常觀察,彼能獲緫持。
諸法無所有,不生亦不起,
無有無可取,此云何徧持?
一切法無相,自性無戲論,
一切皆離相,說法無所有。
若能如是解,一切法如理,
彼則無分别,而能得徧持。
諸法以自性,無故不可得,
解了無有義,彼成就緫持。
若如是觀察,一切法不染,
智不分别空,彼能持諸法。
無常義空義,苦義及猒離,
若以慧了知,彼智得増長。
示說無所取,涅盤如理義,
堅無分別意,亦不分别法。
由是能受持,諸法不堅固,
無有無所取,寂靜空難見。
若解法已說,於說不分別,
無著無分別,能持此法門。
若解了相已,能了於無相,
彼亦於諸法,不起捨離想。
彼能了此義,正覺之所說,
善巧說祕蜜,彼能隨我覺。
若如理觀察,無量一切法,
彼捨離諸量,能覺此理趣。
若能觀察法,無名及無相,
能了達此義,彼能増長忍。
諸願與殊勝,及如理觀察,
所願并諸色,不住能違彼。
了此法門義,能如理觀察,
於諸法理中,彼亦無疑惑。
若以慧觀察,一切諸法相,
決定解了者,彼則入無相。
彼於此理趣,能了善安住,
如是無畏者,能速證佛法。
於法不戲論,平等無分別,
了法相應已,於猒離無惑。
於滅不分別,藴盡寂靜義,
彼於法平等,得如理辯才。
能修習慈悲,利益諸衆生,
善住相應者,彼覺了無上。
若離衆生相,能了法無我,
法無戲論義,如理不戲論。
若聞此法已,能速得淨信,
彼當見正覺,彌勒两足尊。
彼令我歡喜,於此衆㑹中,
若有聞此法,彼能作賢愛。
敬愛如來者,是則無破壞,
由聞此法已,能爲善賢愛。
若於賢劫中,欲見諸如來,
修學此法門,能令諸佛喜。
無量壽威光,阿閦大名稱,
若欲見彼者,當學此法門。
若欲成菩提,寂靜最勝法,
或求轉輪位,當學此法門。
若樂求最上,善巧緫持門,
當於此法學,常應不放逸。
若欲成廣大,最上殊勝願,
求證菩提者,當學此法門。
此經之所說,陀羅尼法門,
能開示諸法,此印最無上。
諸法内真實,以緫持開示,
此虚空法門,善決無邊義。
所說諸善門,此法能開示,
緫持義善巧,陀羅尼力故。
緫持說爲慧,能持一切法,
緫持義善巧,以慧能了知。
於此異多釋,已善說佛法,
以義正開示,無上菩提分。
差別智善巧,於斯正開示,
若於此法學,證無上菩提。
於此教開示,無上善法門,
得方便智已,應當說此法。
未曽說諸法,此無上種性,
於此義當學,開示甘露句。
智者若欲求,諸佛無礙慧,
若於此義學,當獲最上智。
我於徃昔時,無量無數劫,
若不學此法,不證寂理趣。
由我曽供養,無量百千佛,
爲是能了知,說此無上法。
我爲諸衆生,作無邊義利,
汝等應當作,得此陀羅尼。
若能了知此,陀羅尼門印,
智者由一句,能入此法門。
我智慧無上,亦無有數量,
由我具智藴,能開示此法。
智者於此求,隨覺菩提義,
於此義法門,無畏當勤學。
智者若欲求,廣大智慧性,
於佛生尊重,當學此法門。
若欲轉法輪,及吹大法螺,
智者應如理,當學此法門。
若欲放光明,普照無邊際,
求於佛法時,於此如理學。
於天人世間,若欲爲上首,
彼可學此經,決定一切法。
欲求廣大智,發起諸功德,
樂求佛慧時,於此應隨學。
欲開示法門,樂求於最勝,
無戲論佛智,於此義當學。
若欲樂開示,無礙智所說,
修學此法已,應說甘露句。
若欲照俱胝,無量無邊界,
彼等於此教,應當善修學。
此無上法門,能淨除諸法,
一切法清淨,於此經中說。
種智两足尊,演此廣大法,
於爲菩薩說,此經最無上。」
佛言無邊莊嚴:「是故諸菩薩於此法教生愛樂已,爲攝此法令乆住故,復爲哀愍諸衆生故,於此法教應當書寫,受持讀誦。無邊莊嚴,若復有人於彼時中聞此法已,於如來所以愛樂心而常思念,彼諸人等當得如來無邊法藏諸陀羅尼,辯才具足,於一切法速得自在,能具攝受不可思議佛刹莊嚴聲聞菩薩。無邊莊嚴,若諸菩薩住一切法無戲論者,由陀羅尼清淨門故,此諸法門常得現前,皆能攝受無量不可思議殊勝功德。無邊莊嚴,此是第三陀羅尼門清淨法品。無邊莊嚴,於彼後時若有菩薩欲隨我學此陀羅尼法門者,當親近善友,逺離惡友,爲徧擁護此諸法門,當捨身命受持陀羅尼清淨法印。譬如迦利邸迦月圓滿時,光明照曜,於衆星中最爲殊勝。如是此陀羅尼印三品,攝受所有法門亦復如是,於一切契經中此法光明最爲殊勝,一切菩薩皆大尊重,故能出生無量辯才。此無量辯才,應知即是不放逸地。何者是爲不放逸地?謂於此法作意思惟,如理觀察不生妄念,如是能令徧忍清淨。若諸菩薩精勤志求不放逸者,於此法門應善修習。爲令此法得乆住故,心常謙下尊重於法,書寫經卷不離身手,見有志樂希求法者,發心趣向大菩提者,應當爲彼開示、流布、教授、讀誦、書寫經卷,乃至隨義而爲解釋。如其受持所有法門不應藏匿,願諸衆生得此無上佛法,利益我等,當令一切衆生於諸佛法常不缺減。如是菩薩於法無悋,常樂施人,於義不祕,盡皆爲說,無少法門而不開示。無邊莊嚴,應爲利益安樂諸衆生故,汝當受持此法門品陀羅尼門能清淨句。」
爾時世尊復告尊者阿難陀曰:「汝當受持此法門品!我諸弟子承事我者,亦當受持如是經典。」
時阿難陀白世尊言:「以佛神力我已受持。我由成就此法門故,無量法門皆得現前。」
佛言:「阿難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由佛威力及此法門徧清淨故,諸有受持此法門者,及親事我能受持者,無量法門皆得現前。是故阿難陀,汝當受持如來法教無量法藏。」說此法時,於衆㑹中無量菩薩即便獲得大法光明。得法光故,無量諸佛所說法門皆得現前,及得近於一切智智,如所樂求勝願莊嚴悉能成就。「阿難陀,汝觀諸法本性甚深,如是如來能於無名相法作名相說,又能開示諸法本性,亦復淨除令見清淨,雖說諸法無法可說亦無能說。」
佛言:「阿難陀,若能如是觀諸法性,便得發生無量智慧。」說此法時,無數菩薩證無生法忍,無量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於阿僧祇劫當證無上正等菩提,復能出生無量辯才。
爾時世尊加持此陀羅尼門,放大光明,其光普照無量無邊諸佛世界。由此光明,彼諸世界所有菩薩皆悉得聞此陀羅尼,聞此法已,能徧成熟菩提法分。於彼復有無量衆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於爾時一切衆生皆得安樂。是時,復有諸天雨天波頭摩華於大衆㑹諸菩薩中,唱如是言:「願一切衆生得佛智慧。」
爾時無量辯才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當云何奉持?」
佛告無量辯才菩薩言:「此法門名《陀羅尼王》,亦名《陀羅尼印》,亦名《三品所攝善巧》,汝當受持。此是無邊辯才,攝一切義善巧法門。由此法門,而能照了一切諸法,斷一切疑,是故諸菩薩於此法門應當奉持。」爾時一切大衆爲供養法故,以五色花散於佛上。
佛說此經已,諸菩薩摩訶薩一切衆㑹及天、人、阿修羅、幹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寳積經卷第七
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