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九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共僧叡譯
轉不轉品第五十六
「復次,須菩提!惡魔到菩薩所壞其心,作是言:『薩婆若與虚空等,無所有相。諸法亦與虚空等,空無所有相。是虚空等諸法空無所有相中,無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亦無有不得者。是諸法皆如虚空,無所有相。汝唐受勤苦。汝所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是魔事,非佛所說。汝當放捨是願,汝莫長夜受是不安隱憂苦,墮惡道中。』是諸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呵時,應如是念:『是惡魔事,壞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諸法雖如虚空,無所有、自相空,而衆生不知不見不解。我亦以如虚空等無所有、自相空,大誓莊嚴,得一切種智,爲衆生說法令得解脫,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聞如是法,應堅固其心不動不轉。菩薩摩訶薩以是堅固心、不動不轉心行六波羅蜜,當入菩薩位。」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不轉故,名阿毗跋致?轉故,名阿毗跋致?」
佛言:「不轉故,名阿毗跋致;轉故,亦名阿毗跋致。」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不轉故,名阿毗跋致?轉故,亦名阿毗跋致?」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於聲聞地、辟支佛地不轉,是故名不轉。若菩薩摩訶薩於聲聞地、辟支佛地轉,是故亦名不轉。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相。以是行、類、相貌故,惡魔不能壞其意令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若欲入初禪,第二第三第四禪,乃至滅受想定禪,即得入。
「復次,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若欲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空、無相、無作三昧乃至五神通,即能修。是菩薩雖修四念處乃至五神通,是人不受四念處果;雖修諸禪,不受諸禪果,乃至不受滅受想定禪果。不證須陀洹果,乃至不證辟支佛道。是菩薩故爲衆生受身,隨其所應而利益之。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常憶念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逺離薩婆若心。不逺離薩婆若心故,不貴色、不貴相,不貴聲聞、辟支佛,不貴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不貴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不貴五神通,不貴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不貴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貴淨佛國土,不貴成就衆生,不貴見佛,不貴種善根。何以故?一切法自相空。不見可貴法、能生貴心者。何以故?是一切法與虚空等,無所有、自相空。須菩提!是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成就是心,於四種身威儀中,出入來去、坐卧行住,一心不亂。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若在居家,以方便力爲利益衆生故受五欲,布施衆生,須食與食、須飲與飲,衣服、卧具乃至資生所須,盡給與之。是菩薩自行檀那波羅蜜,教人行檀那,讃歎行檀那法,歡喜讃歎行檀那波羅蜜者;尸羅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亦如是。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在家時,能以滿閻浮提珍寳施與衆生,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珍寳給施衆生。亦不自爲常修梵行,不陵易虜掠他人令其憂惱。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執金剛神王常隨逐,作是願:『是菩薩摩訶薩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常隨逐,乃至五性執金剛神常隨守護。』以是故,若天、若魔、若梵、若餘世間大力者,不能破壞。是菩薩摩訶薩薩婆若心,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阿毗跋致相。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常具足菩薩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阿毗跋致相。
「復次,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爲上人、不爲下人。」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爲上人?」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一心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散亂,是名上人。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爲阿毗跋致相。
「復次,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一心常念佛道,爲淨命故,不作呪術、合和諸藥,不呪鬼神令著男女問其吉凶、男女禄相壽命長短。何以故?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知諸法自相空,不見諸法相故,不行邪命而行淨命。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相。
「復次,須菩提!今當更說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行、類、相貌。一心諦聽。」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常不逺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故,不說五隂事,不說十二入事,不說十八界事。何以故?常念觀五隂空相,十二入、十八界空相故。是菩薩摩訶薩不好說官事。何以故?是菩薩諸法空相中住,不見法若貴若賤。不好說賊事。何以故?諸法自相空故,不見若得若失。不好說軍事。何以故?諸法自相空故,不見若多若少。不好說闘事。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於諸法如中,不見法若憎若愛。不好說婦女事。何以故?住諸法空中,不見好醜故。不好說聚落事。何以故?諸法自相空故,不見法若合若散。不好說城邑事。何以故?住諸法實際中,不見有勝有負。不好說國事。何以故?住實際中,不見法有所屬有不屬。不好說我事。何以故?法性中住,不見法是我是無我,乃至不見知者、見者。如是等不說種種世間事,但好說般若波羅蜜不逺離薩婆若心,若行檀那波羅蜜時,不爲慳貪事。行尸羅波羅蜜時,不爲破戒事。行羼提波羅蜜時,不爲瞋諍事。行毗梨耶波羅蜜時,不爲懈怠事。行禪那波羅蜜時,不爲散亂事。行般若波羅蜜時,不爲愚癡事。是菩薩雖行一切法空,而樂法愛法。是菩薩雖行法性,常讃不壞法而愛樂善知識——所謂諸佛及菩薩、聲聞、辟支佛——諸能教化,令樂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人常願欲見諸佛、聞在所處。佛國土中有現在佛,隨願徃生。如是心常晝夜行,所謂念佛心。如是,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行初禪乃至非有想非無想處,以方便力故,起欲界心,若衆生能行十善道者及現在有佛處,在中生。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爲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内空、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住四念處乃至空、無相、無作解脫門,於自地中了了,知不疑我是阿毗跋致、非阿毗跋致。何以故?乃至不見少許法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若轉若不轉。須菩提!譬如有人得須陀洹果、住須陀洹地中,自了了知,終不疑不悔。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亦如是,住阿毗跋致地中終不疑。住是地中,淨佛國土、成就衆生。種種魔事起即時覺知,亦不隨魔事、破壞魔事。須菩提!譬如有人作五逆罪,五逆罪心乃至死時常逐不捨,雖有異心不能障隔。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亦如是,自住其地、心常不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不能動轉。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出一切世間天、人、阿脩羅上,入正法位中,自證地中住,具足諸菩薩神通,能淨佛國土、成就衆生。從一佛土至一佛土,於十方佛所植諸善根,親近諮問諸佛。是菩薩如是住,種種魔事起覺而不隨,以方便力處魔事著實際中。自證地中不疑不悔。何以故?於實際中無疑相故。知是實際非一非二,以是因縁故,是人乃至轉身,終不向聲聞、辟支佛地。是菩薩摩訶薩諸法自相空中,不見法若生若滅、若垢若淨。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乃至轉身,亦不疑我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不得。何以故?須菩提!諸法自相空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住自證地中,不隨他語,無能壞者。何以故?是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成就不動智慧故。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
「復次,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若惡魔作佛身來,語菩薩言:『汝今於是間取阿羅漢道,汝亦無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汝亦未得無生法忍,汝亦無是阿毗跋致行、類、相貌,亦無是相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聞是語,心不異,不没不驚不怖不畏。是菩薩應自知:『我必從諸佛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何以故?『諸菩薩以是法受記,我亦有是法得受記。』須菩提!若惡魔、若爲魔所使,作佛形像來,與菩薩授聲聞、辟支佛記。須菩提!是菩薩作是念:『是惡魔、若魔所使,作佛形像來。諸佛不應教菩薩逺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教,住聲聞、辟支佛道。』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當知是名阿毗跋致相。
「復次,須菩提!惡魔復作佛身來,到菩薩所,作是言:『汝所學經書非佛所說,亦非聲聞說,是魔所說。』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當作是知:『是惡魔、若魔所使,教我逺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當知是菩薩已爲過去佛所授記,住阿毗跋致地。何以故?諸菩薩所有阿毗跋致行、類、相貌,是菩薩亦有是行、類、相貌,是名阿毗跋致菩薩相。
「復次,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爲護持諸法故,不惜身命,何況餘物。是菩薩護持法故,作是念:『我不爲護持一佛法,我爲護持三世十方諸佛法故。』須菩提!云何菩薩摩訶薩護持法故,不惜身命?須菩提!如佛所說一切諸法眞空,是時有愚癡人破壞不受,作是言:『是非法、非善、非世尊教。』須菩提!菩薩護持如是法故,不惜身命。菩薩亦應作是念:『未來世諸佛,我亦在是數中,在中受記,是法亦是我法。』以是法故,不惜身命。須菩提!菩薩見是利益故,護持於法,不惜身命。須菩提!以是行、類、相貌,知是阿毗跋致相。
「復次,須菩提!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聞佛說法,不疑不悔。聞已受持,終不忘失。何以故?得陀羅尼故。」
須菩提言:「世尊!得何等陀羅尼,聞佛所說諸經而不忘失?」
佛告須菩提:「菩薩得聞持等陀羅尼故,佛說諸經,不忘不失、不疑不悔。」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但聞佛說法不忘不失、不疑不悔?聞聲聞、辟支佛說,天、龍、鬼神、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說,亦復不忘不失、不疑不悔耶?」
佛告須菩提:「所有言說衆事,得陀羅尼菩薩皆不忘不失、不疑不悔。須菩提!如是行、類、相貌成就,故當知是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
燈炷深奥品第五十七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大功德成就。世尊!是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無量功德成就、無邊功德成就。」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是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大功德成就,是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無量無邊功德成就。何以故?是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得無量無邊智慧,不與一切聲聞、辟支佛共故。阿毗跋致菩薩住是智慧中,生四無礙智。得是四無礙智故,一切世間天及人無能窮盡。」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能以如恒河沙等劫歎說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行、類、相貌。」
須菩提言:「世尊!何等深奥處,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住是中行六波羅蜜時,具足四念處乃至具足一切種智?」
佛讃須菩提:「善哉,善哉!須菩提!汝爲阿毗跋致菩薩摩訶薩問是深奥處。須菩提!深奥處者,空是其義。無相、無作、無起、無生、無染、離寂滅、如、法性、實際、涅槃,須菩提!如是等法是爲深奥義。」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但空乃至涅槃是深奥,非一切法深奥耶。」
佛言:「一切法亦是深奥義。須菩提!色亦深奥,受想行識亦深奥;眼亦深奥乃至意,色乃至法,眼界乃至意識界;檀那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四念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世尊!云何色深奥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深奥?」
佛言:「色如深奥故,色深奥。受想行識如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深奥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深奥。」
「世尊!云何色如深奥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深奥?」
「須菩提!是色如,非是色、非離色。乃至識如,非是識、非離識。乃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非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微妙方便力故,令阿毗跋致菩薩離色處涅槃,亦令離受想行識處涅槃,亦令離一切法,若世間若出世間、若有諍若無諍、若有漏若無漏法處涅槃。」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佛以微妙方便力故,令阿毗跋致菩薩離色處涅槃,乃至離有漏無漏法處涅槃。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如是甚深法與般若波羅蜜相應觀察籌量思惟,作是念:『我應如是行,如般若波羅蜜中教。我應如是學,如般若波羅蜜中說。』須菩提!若是菩薩摩訶薩能如說行、如說學,如般若波羅蜜中觀,具足勤精進、一念生時,當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福德。是菩薩摩訶薩超越無量劫,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常行般若波羅蜜,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念。須菩提!譬如多婬欲人與端正淨潔女人共期。此女人限礙不得時徃,於須菩提意云何,是人所念爲在何處?」
「世尊!是人念念常在彼女人所,恒作是念,憶想當來與共坐卧歡樂。」
「須菩提!是人一日一夜爲有幾念生?」
須菩提言:「世尊!是人一日一夜,其念甚多甚多。」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念般若波羅蜜,如般若波羅蜜中說行是道,一念頃超越劫數,亦如彼人一日一夜心念之數。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逺離衆罪,所謂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罪。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一日所得善根功德,假令滿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中功德,猶亦不减於餘殘功德,百分不及一分,千分千億萬分乃至筭數、譬喻所不能及。
「復次,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逺離般若波羅蜜,如恒河沙等劫布施三寳——佛寳、法寳、比丘僧寳。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菩薩摩訶薩以是因縁故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世尊!甚多,無量無邊阿僧祇。」
佛告須菩提:「不如菩薩摩訶薩深般若波羅蜜中一日如說修行得福多。何以故?般若波羅蜜是諸菩薩摩訶薩道,乗是道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逺離般若波羅蜜,如恒河沙等劫供養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及諸佛。於須菩提意云何,是菩薩摩訶薩以是因縁故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薩摩訶薩深般若波羅蜜如說修行一日得福多。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行是般若波羅蜜,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入菩薩位,漸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逺離般若波羅蜜,如恒河沙等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於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縁故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如說修行,一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得福多。何以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毋故;是般若波羅蜜能生諸菩薩摩訶薩,諸菩薩摩訶薩住般若波羅蜜中,能具足一切佛法故。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逺離般若波羅蜜,如恒河沙劫壽行法施。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羅蜜如說修行,乃至一日法施得福多。何以故?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不逺離般若波羅蜜,則不逺離一切種智;不逺離一切種智,則不逺離般若波羅蜜。以是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當逺離般若波羅蜜。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如恒河沙等劫逺離般若波羅蜜,修行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内空乃至一切種智。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羅蜜如說一日修行四念處乃至一切種智得福多。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不逺離般若波羅蜜,於薩婆若轉者,無有是處。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逺離般若波羅蜜,於薩婆若轉,則有是處。須菩提!以是故,菩薩摩訶薩常不應逺離般若波羅蜜行。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逺離般若波羅蜜,如恒河沙劫壽財施、法施及禪定福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羅蜜如說修行,乃至一日財施、法施、禪定福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福多。何以故?是第一迴向,所謂般若波羅蜜迴向。若逺離般若波羅蜜迴向,是不名迴向。須菩提!以是故,若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方便學般若波羅蜜迴向。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逺離般若波羅蜜,如恒河沙等劫壽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及弟子善根和合隨喜,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人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世尊!甚多,甚多!」
佛言:「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深般若波羅蜜如說修行,乃至一日隨喜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福多。須菩提!以是故,菩薩摩訶薩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學般若波羅蜜中方便,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因縁起作法從妄想生,非實。云何善男子、善女人得大福德?世尊!以是因縁起作法,不應得正見、入法位,不應得須陀洹果,乃至不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須菩提!以是因縁起作法,不應得正見、入法位,乃至不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知因縁起作法亦空、無堅固、虚誑不實。何以故?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善學内空,乃至善學無法有法空故,是菩薩摩訶薩住是十八空,種種觀作法空,即不逺離般若波羅蜜。若菩薩摩訶薩如是漸漸不逺離般若波羅蜜,漸漸得無數、無量、無邊福德。」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無數、無量、無邊有何等異?」
「須菩提!無數者,名不墮數中,若有爲性中、若無爲性中。無量者,量不可得,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無邊者,諸法邊不可得。」
須菩提言:「世尊!頗有色亦無數、無量、無邊?頗有受想行識亦無數、無量、無邊?」
「須菩提!有因縁,色亦無數、無量、無邊,受想行識亦無數、無量、無邊。」
「世尊!何等因縁故,色亦無數、無量、無邊?受想行識亦無數、無量、無邊?」
佛告須菩提:「色空故,無數、無量、無邊;受想行識空故,無數、無量、無邊。」
「世尊!但色空、受想行識空,非一切法空耶?」
「須菩提!我不常說一切法空耶?」
須菩提言:「世尊!佛說一切法空。世尊!諸法空即是不可盡,無有數、無量、無邊。世尊!空中數不可得、量不可得、邊不可得。以是故,世尊!是不可盡,無數、無量、無邊義無有異。」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是法義無別異。須菩提!是法不可說,佛以方便力故分別說,所謂不可盡、無數、無量、無邊、無著,空、無相、無作、無起、無生、無滅、無染、涅槃。佛種種因縁,以方便力說。」
須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諸法實相不可說,而佛以方便力故說。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一切法亦不可說。」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一切法不可說。一切法不可說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說。」
「世尊!不可說義有増有減不?」
佛言:「不也,須菩提!不可說義無増無減。」
「世尊!若不可說義無増無減,檀那波羅蜜亦當無増無減,乃至般若波羅蜜亦當無増無減。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亦當無増無減,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五神通、八背捨、八勝處、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亦當無増無減。世尊!若菩薩摩訶薩六波羅蜜不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増者,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不可說義無増無減。菩薩摩訶薩習行般若波羅蜜有方便力故,不作是念:『我増般若波羅蜜,乃至増檀那波羅蜜。』當作是念:『但名字故,名檀那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是心及善根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迴向。乃至行般若波羅蜜時,是心及諸善根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相迴向。」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一切法如相,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一切法如相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色如相,受想行識如相,乃至涅槃如相,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如相,亦不増不減。須菩提!是菩薩摩訶薩不離般若波羅蜜,常觀是如法,不見有増有減。以是因縁故,須菩提!不可說義無増無減。檀那波羅蜜亦不増不減,乃至十八不共法亦不増不減。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是不増不減法故,應般若波羅蜜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用初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用後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是初心不至後心,後心不在初心。世尊!如是心、心數法不俱,云何善根増益?若善根不増,云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我當爲汝說譬喻,智者得譬喻則於義易解。須菩提!譬如然燈,爲用初焰燋炷?爲用後焰燋炷?」
須菩提言:「世尊!非初焰燋炷,亦非離初焰。世尊!非後焰燋炷,亦非離後焰。」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炷爲燋不?」
「世尊!炷實燋。」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不用初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離初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用後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離後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是中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行般若波羅蜜,具足十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十地,菩薩具足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菩薩摩訶薩具足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薩地、佛地,具足是地,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學是十地已,非初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離初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後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離後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言:「世尊!是因縁法甚深,所謂非初心、非離初心,非後心、非離後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若心滅已,是心更生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心生是滅相不?」
「世尊!是滅相。」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心滅相是滅不?」
「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亦如是住不?」
須菩提言:「世尊!亦如是住,如如住。」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若是心如如住,當作實際證不?」
「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是如甚深不?」
「世尊!甚深,甚深!」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但如是心不?」
「不也,世尊!」
「離如是心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如見如不?」
「不也,世尊!」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爲行深般若波羅蜜不?」
須菩提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行,爲行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若菩薩摩訶薩如是行,是何處行?」
須菩提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爲無處所行。何以故?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住諸法如中,無如是念、無念處亦無念者。」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如是行,爲何處行?」
須菩提言:「世尊!是菩薩摩訶薩如是行,處第一義中行。二行不可得故。」
「須菩提!於汝意云何,若菩薩第一義、無念中行,爲行相不?」
「不也,世尊!」
「於汝意云何,是菩薩摩訶薩壞相不?」
「不也,世尊!」
佛告須菩提:「云何名不壞相?」
須菩提言:「世尊!是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作是念:『我當壞諸法相。』世尊!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未具足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菩薩摩訶薩以方便力故,於諸法亦不取相亦不壞相。何以故?世尊!是菩薩摩訶薩知一切諸法自相空故。菩薩摩訶薩住是自相空中,爲衆生故,入三三昧,用是三三昧成就衆生。」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入三三昧成就衆生?」
佛言:「菩薩住是三三昧,見衆生作法中行,菩薩以方便力教令得無作;見衆生我相中行,以方便力教令行空;見衆生一切相中行,以方便力故教令行無相。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入三三昧,以三三昧成就衆生。」
夢行品第五十八
爾時舍利弗問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夢中入三三昧——空、無相、無作三昧——寧有益於般若波羅蜜不?」
須菩提報舍利弗:「若菩薩晝日入三三昧,有益於般若波羅蜜;夜夢中亦當有益。何以故?晝夜夢中等無有異。舍利弗!若菩薩摩訶薩晝日行般若波羅蜜有益,般若波羅蜜是菩薩夢中行般若波羅蜜亦應有益。」
舍利弗問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若夢中所作業,是業有集成不?如佛所說,一切法如夢。以是故,不應集成。何以故?夢中無有法集成。若覺時憶想分別,應有集成。」
須菩提語舍利弗:「若人夢中殺衆生。覺已憶念取相分別:『我殺是快耶?』舍利弗!是事云何?」
舍利弗言:「無縁業不生,無縁思不生;有縁業生,有縁思生。」
「舍利弗!如是,如是!無縁業不生,無縁思不生;有縁業生,有縁思生。於見聞覺知法中心生,不從不見聞覺知法中心生,是中心有淨有垢。以是故,舍利弗!有縁故業生,不從無縁生;有縁故思生,不從無縁生。」
舍利弗語須菩提:「如佛說,一切諸業、諸思自相離。云何言:『有縁故業生,無縁不生;有縁故思生,無縁不生。』」
須菩提語舍利弗:「取相故,有縁業生,不從無縁生;取相故,有縁思生,不從無縁生。」
舍利弗語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夢中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善根福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實迴向不?」
須菩提語舍利弗:「彌勒菩薩今現在前,佛授不退轉記、當作佛。當問彌勒,彌勒當答。」
舍利弗白彌勒菩薩:「須菩提言:『彌勒菩薩今現在前,佛授不退轉記、當作佛。彌勒當答。』」
彌勒菩薩語舍利弗:「當以彌勒名答耶?若色受想行識答耶?若色空答耶?若受想行識空答耶。是色不能答,受想行識不能答,色空不能答,受想行識空不能答。我不見是法可答,不見能答者。我不見是人受記,亦不見法可受記者,亦不見受記處。是一切法皆無二無別。」
舍利弗語彌勒菩薩:「如仁者所說,如是爲得法作證不?」
彌勒菩薩答舍利弗:「如我所說法如是不證。」
爾時舍利弗作是念:「彌勒菩薩智慧甚深,久行檀那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用無所得故,能如是說。」
爾時佛告舍利弗:「於汝意云何,汝用是法得阿羅漢。見是法不?」
舍利弗言:「不見也。」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如是。不作是念:『是法當得受記、是法已受記、是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疑我若得若不得,自知實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有菩薩摩訶薩行檀那波羅蜜時,若見衆生飢寒凍餓、衣服弊壞。菩薩摩訶薩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檀那波羅蜜,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衣服飲食資生之具,當如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檀那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尸羅波羅蜜時,見衆生殺生乃至邪見,短夀多病、顔色不好,無有威德、貧乏財物,生下賤家、形殘醜陋。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尸羅波羅蜜,如我得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尸羅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羼提波羅蜜時,見諸衆生互相瞋恚罵詈,刀杖瓦石共相殘害奪命。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羼提波羅蜜,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相視如父如毋、如兄如弟如姊如妹、如善知識,皆行慈悲。』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羼提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毗梨耶波羅蜜時,見衆生懈怠不勤精進,棄捨三乗——聲聞、辟支佛、佛乗。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毗梨耶波羅蜜,如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一切衆生勤修精進,於三乗道各得度脫。』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毗梨耶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禪那波羅蜜時,見衆生爲五蓋所覆,婬慾、瞋恚、睡眠、掉悔、疑,失於初禪乃至第四禪,失慈悲喜捨、虚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禪那波羅蜜,如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禪那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見衆生愚癡,失世間、出世間正見,或說無業無業因縁、或說神常、或說斷滅、或說無所有。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般若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如我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事。』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般若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住於三聚:一者必正聚,二者必邪聚,三者不定聚。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得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邪聚乃至無其名。』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地獄中衆生,畜生、餓鬼中衆生。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得佛時,令我國土中乃至無三惡道名。』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是大地株杌荆棘、山陵溝坑穢惡之處。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無如是惡,地平如掌。』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是大地純土,無有金銀珍寳。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以黃金沙布地。』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所戀著。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所戀著。』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四姓衆生——刹帝利、婆羅門、毗舍、首陀羅。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四姓之名。』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下中上、下中上家。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如是優劣。』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種種別異色。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種種別異色,一切衆生皆端正淨潔妙色成就。』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主。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有主名,乃至無異形像;除佛法王。』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六道別異。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六道之名——是地獄、是畜生、是餓鬼、是神、是天、是人——一切衆生皆同一業,修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三種生,等一化生。』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無五神通。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一切皆得五神通。』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大小便患。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皆以歡喜爲食,無有便利之患。』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無有光明。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皆有光明。』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有日月時節歳數。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無有日月時節歳數之名。』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短命。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壽命無量劫。』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無有相好。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皆有三十二相成就。』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離諸善根。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諸善根成就,以是福德,能供養諸佛。』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三毒四病。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衆生無四種病、冷熱風病、三種雜病及三毒病。』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三乗。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無二乗之名,純一大乗。』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見衆生有増上慢。當作是願:『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中衆生無増上慢之名。』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應作是願:『若我光明、壽命有量,増數有限,當作是願:「我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光明、壽命無量,増數無限。」』乃至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應作是願:『若我國土有量,當作是願:「我隨爾所時行六波羅蜜,淨佛國土、成就衆生,我作佛時,令我一國土如恒河沙等諸佛國土。」』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時,當作是念:『雖生死道長、衆生性多,爾時應如是正憶念:「生死邊如虚空,衆生性邊亦如虚空,是中實無生死徃來亦無解脫者。」』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作如是行,能具足六波羅蜜近一切種智。」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九
音釋:
1.虜掠:虜郎古切,獲也,亦掠也,掠力灼切,劫奪物也
2.罵詈:罵莫駕切,詈力智切,正斥曰罵旁及曰詈
3.株杌:株鐘輸切,木根也,杌五骨切,樹無技也
4.荆棘:荆舉卿切,楚木也,棘纪力切,似棗而叢生者曰棘
5.溝坑:溝古侯切,水漬也,又水注谷曰溝,坑口莖切,坑塹也
西安釋典文化龍藏法音工作室校對